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10-22
医疗费的赔偿应以就诊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药费、治疗费、住院费的单据或病历、处方为依据。若有必要,可委托法医进行鉴定。
所在地治疗医院一般指距离受害人住所或侵权行为发生地较近的医院。
若受害人先后到多个距离基本相等的医院就诊,一般应认定最先就诊医院的医疗费,但除非该医院存在治疗失误或其他特殊情况。
未经医务部门批准擅自另找医院治疗的费用一般不予赔偿。
若受害人进行与损害有关的必要的补救性治疗,其费用应予赔偿。
在诉讼过程中,治疗尚未结束的,除对已经治疗的费用赔偿外,对尚需继续治疗的费用,经有关医疗机构证明或者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的,可以一次性给付;也可以告知受害人在治疗结束后另行起诉。
误工费的赔偿应根据受害人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以及法医鉴定或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等进行认定。
若受害人的实际误工日期少于休假证明的,应以其实际的误工日期认定;若实际误工日期多于休假证明的,一般应根据休假证明认定。
若受害人确需休养但无休假证明的,可在征求法医或治疗医院意见后酌情处理。
若受害人有固定收入,误工费的赔偿应根据其实际收入的损失计算。
若受害人无固定收入,或者是承包经营户或个体工商户,误工费的赔偿可以参照受害人前一年的平均收入或当地同行业、同工种、同等劳动力的平均收入进行酌定。
若受害人依法从事第二职业,其实际减少的收入应予以赔偿。
住院伙食补助费的赔偿应按照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乘以住院天数进行计算。
护理费的赔偿应根据法医的鉴定或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认定受害人受害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若受害人生活确实不能自理,其护理费应予赔偿。
护理期限可以委托法医鉴定,也可以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以及征求治疗医院意见后进行酌定。
护理人员一般设一至两人,但确有必要的除外。
若护理人员有收入,护理费的赔偿可以按照误工费的规定进行计算。
若护理人员无收入,护理费的赔偿可以按照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标准进行计算。
受害人前往所在地医院治疗或必须转院治疗,其本人和必要的护理人员的交通费应予赔偿。
交通费的赔偿一般应以公共电(汽)车、火车的硬座、轮船三等以下舱位等的收费标准进行计算。但在伤情危急、交通不便或当地无上述车(船)的情况下除外。
交通费的票据应与就医次数相符。票据少于就医次数的,一般可根据实际票据认定;票据多于就医次数的,应以实际就医次数认定。
必须到外地医院治疗的受害人,若因医院无床位或其他原因需候诊且伤情不允许往返家中,或往返家中的交通费高于住宿费的,其本人和必要的护理人员的住宿费应予赔偿。
住宿费的赔偿可以按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进行计算,以住宿费的收据为凭。
若经法医鉴定或治疗医院证明,受害人伤情严重,确需补充营养食品作为辅助治疗的,其费用可以酌情赔偿。
营养费的赔偿可以按照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标准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进行计算。赔偿期限可以委托法医鉴定,也可以在征求治疗医院意见后进行酌定。
若侵害他人身体致其丧失全部或部分劳动能力,应当支付残疾赔偿金。
残疾赔偿金的数额根据法医学的鉴定标准进行划分,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自定残之日按二十年计算。但对于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对于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残疾者的误工费与残疾赔偿金不得重复计算。以残疾者定残之月为界,之前由侵害人赔偿误工费,之后由侵害人赔偿金。
若因残疾需要配制补偿功能的器具,应根据治疗医院的证明或法医意见,结合使用者的年龄、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器具使用年限等因素,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赔偿数额。
丧葬费一般包括运尸、火化、普通骨灰盒和一期骨灰存放等费用。
丧葬费的赔偿应按照侵权行为地的丧葬费标准支付。
因侵权致人死亡,应当支付死者家属一定数额的死亡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根据当地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赔偿二十年。对于满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加一岁减少一年;对于七十五周岁以上的,赔偿五年。
依靠受害人实际抚养的人是指受害人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以前实际扶养、赡养、抚养而无其他生活来源的人。
若依法应当由受害人抚养的人,在受害人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前不需要其实际抚养,而在受害人受害后至人民法院裁决前丧失了生活来源,其要求侵害人支付必要生活费的,应予支持。
受害人至人民法院裁决前出生的子女有权要求侵害人支付必要的生活费。
若受害人是唯一抚养人,侵害人应承担依靠受害人实际抚养的人的全部必要生活费;若还有其他抚养人,侵害人应承担受害人承担的相应份额。
被抚养人的必要生活费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计算。对于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抚养到十八周岁;对于无劳动能力的人,抚养二十年,但对于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年减少一年;对于其他的被抚养人,抚养五年。
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因侵害人的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肉体痛苦或身体伤残、死亡的同时,给受害人或受害人的近亲属造成精神痛苦和创伤的一种经济补偿方式。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具体数额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