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贪小利丢饭碗诉请支付赔偿金被驳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2-24
食品公司驾驶员范某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纠纷案
案件概述
安徽青年男子范某于2007年3月1日加入上海城市食品配送有限公司,担任上海至河北石家庄的长途运输驾驶员一职。去年12月10日,食品公司以范某涉嫌非法使用公司财物和资源、数字巨大、情节严重为由,口头通知解除劳动关系。范某不服,于今年1月6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但未获支持。随后,范某将此案诉至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要求判令食品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2.29万元。
食品公司的辩词
食品公司不同意范某的诉讼请求,并称范某在工作期间存在提供虚假发票进行报销、徇私舞弊的行为,因此公司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了劳动关系,并无不当之处。
事实调查和证据
根据调查,食品公司与范某签订了一份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约定月工资为2800多元。合同明确规定,如果员工有失职、营私舞弊的行为,食品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在法庭审理中,范某陈述称,在12月10日被口头解除劳动关系时,食品公司表示解除归解除,做归做,做到过年后再说。因此,自12月10日起,范某仍然正常出勤,并参与了一次上海至河北石家庄的长途运输,该运输行程需要2至3天。范某提供了2010年12月21日起的考勤卡作为证据,以证明自己的出勤情况。考勤卡是由门卫代打的,因为范某在外跑长途运输无法正常打卡。食品公司对考勤卡的真实性没有异议。然而,食品公司指出,在2010年6月至11月期间,范某以虚假发票进行报销,共计2100多元,这些发票并非本次运输产生的通行费发票,且上面列明的车号与范某实际驾驶车辆的车号不符。范某被解雇后,公司未安排他任何工作任务,范某也未提供劳动。范某承认提供了这些通行费发票,但称这些发票本身是真实的。发票上的车号与他驾驶的车辆车号不符是因为他曾补缴过路费。此外,有时候正常通过收费站,收费站也可能提供与驾驶车辆车号不符的发票。
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本案中,范某作为驾驶员,在双方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多次以非其本人驾驶车辆产生的费用发票进行报销,涉嫌营私舞弊,以牟取不正当利益。食品公司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了劳动关系,没有违法之处。因此,范某要求食品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的主张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法院不予支持。
结论
根据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范某的诉讼请求被驳回。法院认为,食品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合法的,范某没有获得赔偿金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