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的反倾销应诉现状探讨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1-26
(一)反倾销应诉率低、胜诉率不高
中国企业在国际反倾销诉讼中的应诉率问题
应诉率低导致败诉比例高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由于对国际市场规则的不了解和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担心,我国企业在国外面对反倾销诉讼时的应诉率非常低。事实上,在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中,有一半的企业因为没有积极应诉而导致败诉,无人应诉导致的败诉比例超过了1/3。尽管目前这种情况有所改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中国涉及欧盟和美国的反倾销调查案件的应诉率已经接近100%,但主动应诉的企业多为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应诉意识仍然很差。
拒绝应诉等于默认倾销
正如低价不等于倾销,实施反倾销调查并不意味着倾销成立,但拒绝应诉无疑等于默认倾销的事实。面对严重的国际反倾销局面,中国企业的法律意识欠缺,应诉能力不足,导致贸易利益受到损害。无人应诉除了造成大量的外汇损失和使企业多年苦心经营的国际市场损失惨重外,还使申诉方形成了中国企业软弱可欺的思维定式,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倾销诉讼。
中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的不利地位
以2002年为例,当年中国面临国外反倾销立案共47起,被裁定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有36起,最终措施占新立案的比例为76.6%,而全球同期的平均水平为58.2%。可见,中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仍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当前,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欧盟的反倾销案十分重视,且近两年应诉率已经接近100%。1995-2001年,美国、欧盟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新立案件的比例分别为美国78.6%,欧盟90%,整体比例为64.6%。然而,2002年该比例降至美国33%,欧盟25%。这表明中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应诉率低的原因分析
根据中国入世承诺,中国在面临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期为15年,因此中国的企业和出口产品在面临进口方成员的反倾销诉讼时不可避免地处于不利地位,导致我国涉诉企业面临两难选择。如果涉诉企业不应诉,根据各国反倾销法的一般规定,案件审理部门可根据“可获得的最佳信息”而直接做出“缺席判决”。败诉将是企业的唯一结果,涉诉产品将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很可能失去出口市场。例如,美国商务部曾于2004年4月13日公布对中国彩电反倾销诉讼的最终裁决,其中包括海尔、海信、飞利浦、创维、TCL集团等九家公司的税率为21.49%,其他未应诉的中国企业税率均为7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