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7-02
西方各国反倾销法将国家分为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两种,对这两种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产品的正常价值。对市场经济国家来说,由于存在资本、商品和劳务市场,产品的价格由竞争状态下的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决定,因此通常采用产品出口国的国内销售价格作为正常价值。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来说,他们认为国内销售价格被扭曲,不能反映产品的正常价值,因此必须采用一个类似产品的“替代国”或“类比国”的价格作为正常价值。这种不同的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直接影响价格比较的基础,而价格比较是反倾销调查中确定倾销是否存在的核心问题,因此对倾销和反倾销当事人具有重要影响。
按照欧共体、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反倾销法的规定,确定正常价值的三种基本方法(国内销售价格、向第三国出口价格、结构价格)不适用于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因为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来说,首先,资源和生产资料是国家所有的,原材料、动力的价格和工资由国家决定,产品价值被扭曲,不反映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无法确定一个正常的国内销售价格;其次,货币不能自由兑换,无法可靠地与产品的国内价格和出口价格进行比较;第三,国家垄断外贸,出口价格变得不正常。在这种情况下,用被扭曲的国内价格和出口价格进行比较来确定倾销是否存在是不合适的。因此,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确定正常价值应采用特殊方法,即主要按照所谓替代国或类比国的价格来确定。
欧共体从EEC No.459/68条例开始就规定了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但至今未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下定义,而是采取列举式的方式,列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根据欧共体EEC No.2423/88条例的规定,欧共体将中国和前苏联、东欧、越南等一些国家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美国在《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第1316节(b)中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规定作了许多修改,并首次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下了定义,规定了一些判断标准。
关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义,凡不以成本或价格结构的市场原则运转、产品的国内销售价格不反映商品的公平价值的任何国家均属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市场经济国家由美国商务部负责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