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4-03
反倾销是指进口国根据受到损害的国内工业的申诉,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对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进行销售的、并对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造成法定损害的外国产品,进行立案、调查和处理的过程和措施。
反倾销措施是WTO贸易救济措施的一种形式,旨在应对价格歧视等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倾销本身并不一定非法,只有当倾销导致进口国蒙受实质性损害或重大损害威胁时,进口国才能采取反倾销措施以避免损害或威胁。
中国于199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启动了反倾销计划,授权中国政府对低于“正常价值”而进口的外国产品,在对国内某一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时,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以抵制外国产品的进口。1997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反补贴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反倾销立法。
中国与WTO反倾销协议在技术术语和规定上高度接近,体现了中国期待加入WTO的努力。
中国对外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并非没有成果。例如,1997年12月10日,中国对进口新闻纸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并对原产于加拿大、韩国和美国的进口新闻纸征收了最终反倾销税,这是中国第一例进口反倾销调查案。
此外,中国还对欧盟的邻苯二酚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并于2003年8月27日决定对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尽管中国在对外反倾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形势并不容乐观。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低廉的制造成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其面临海外市场的反倾销措施。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关税的降低和外国竞争者进入中国市场的加速,许多中国产业将无法与进口产品展开竞争。
根据WTO规则,反倾销措施是保护国内产业的一种手段,其他WTO成员国也在利用这些规则保护自身利益。可以预见,中国将采取类似的行动来保护本国产业。新的《反倾销条例》的实施使中国保护民族产业的法律武器更加科学、高效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