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保障员工权益的重要法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保障员工权益的重要法规

点击数:140 更新时间:2024-07-30

 
343195

第一章 劳动合同制度的概述

劳动合同制度是为了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而建立的一种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省的劳动合同制度。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条 劳动合同的定义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时应当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第三条 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

订立、变更和履行劳动合同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公正、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保障劳动者的人格尊严、安全健康和获取劳动报酬、参与民主管理等权利。

第四条 劳动合同管理机构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进行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妇联组织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七条 用人单位的要求

使用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成立,能够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提供劳动保护条件,并能够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符合法定就业年龄和就业条件,并具有履行劳动合同的相应能力。

第八条 招聘公告和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向劳动者书面公布与劳动合同有关的工作内容、岗位要求、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条件和规章制度等。劳动合同订立前,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就业现状、健康状况等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明。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用人单位应当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

第九条 劳动合同的书面形式

劳动合同应当在劳动者第一个工作日之前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者不愿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得录用。

第十条 劳动合同的内容

劳动合同应当载明用人单位的名称、合同履行地以及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居民身份证号码等基本情况,并具备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及要求、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条款。双方当事人还可以协商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商业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事项。

第十一条 劳动合同的签署和生效

劳动合同应当由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人与劳动者双方签字,加盖用人单位印章,注明签字、盖章日期。劳动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当事人对生效的时间或者条件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和变更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可以根据岗位技能的要求协商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的约定应当符合法定规定。劳动合同可以变更,变更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二十二条 劳动合同的履行

当事人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起始时间履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约定的起始时间与实际履行的起始时间不一致的,按照实际履行的起始时间确认。

第二十三条 实际用人单位的约定

用人单位可以与实际用人单位约定由实际用人单位承担或部分承担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并将约定内容书面告知劳动者。实际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承担对劳动者的义务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对劳动者的义务,实际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十四条 劳动合同内容的确定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实际已经履行的内容确定。实际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高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和集体合同规定标准的,按照实际已经履行的内容确定;实际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低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或者集体合同规定标准的,按照其中有利于劳动者的最高标准确定。

第二十五条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

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未订立,但劳动者已经按照用人单位要求履行劳动义务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提供相应的待遇,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关系,但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用人单位继续使用该劳动者的,应当与劳动者协商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中止

劳动合同可以在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中止履行。劳动合同的中止期间,劳动关系保留。中止履行的情形消失后,仍具备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条件的,应当继续履行;不具备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条件的,劳动合同终止。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的变更

劳动合同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进行变更。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注明变更日期。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劳动合同的,应当将变更要求书面送交另一方,另一方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书面答复。逾期未作出书面答复的,视为不同意变更劳动合同。

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二十八条 劳动合同的解除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签订协议,双方各执一份。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用人单位公布的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书面告知劳动者理由。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适当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者本人,并征求本单位工会的意见。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裁减人员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或者严重资不抵债,经采取补救措施仍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用人单位按照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第三十二条 劳动合同的保护

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条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的特殊情形

一、劳动合同的解除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劳动者在以下情况下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 在试用期内的;
  2.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 用人单位采取搜身、体罚、侮辱等方式,严重侵犯劳动者人格尊严的;
  4. 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5. 用人单位拒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当事人可以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提前通知期进行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合同的终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在以下情况下终止:

  1. 劳动合同期满的;
  2. 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的;
  3. 劳动者退休的;
  4. 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
  5. 用人单位解散,或者被依法撤销、宣告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的;
  6. 出现其他法定终止条件的。

劳动合同终止时间为终止日二十四点,如果劳动者完成正常工作任务需要超过终止日二十四点的,劳动者完成正常工作任务的时间为终止时间。

三、劳动合同的期满和续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后,劳动者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劳动合同期限顺延至相应情形消失:

  1. 患病或者负伤,在国家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2.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3.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的管理和争议处理

一、劳动合同的管理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与劳动合同制度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完善劳动合同文本,设立劳动合同台帐,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行为。用人单位还应当建立录用劳动者的登记核查制度,书面记录劳动者的相关信息,并妥善保管。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并向劳动者公示。

二、劳动合同的争议处理

劳动合同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规定,未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或者未办理续签劳动合同手续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改正,并处以罚款。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规定,拒不支付劳动者应得的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支付,并可以处以罚款。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规定,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一条: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的违法行为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的行为,将由公安机关根据法律进行处理。

违反第十条第四款规定的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第十条第四款规定,或者违反第十三条其他规定的,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在限期内改正,并可处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在限期内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若造成劳动者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第五十条第二款和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五十条第二款和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在限期内改正;若情节严重,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二条:劳动合同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在劳动合同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若造成当事人经济损失,将依法进行赔偿。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本条例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若本省制定的有关劳动合同的规定与本条例不一致,以本条例为准。

延伸阅读
  1. 什么情况下应该赔偿劳动者损失
  2. 劳务派遣三方合同解除的法律程序和要点
  3. 员工被劝退工资算违法解除吗
  4. 劳务派遣人员被解雇如何获得赔偿
  5. 公司解散:员工合法权益的补偿问题处理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试用期考核少发工资是不是合法的
  2. 借用资质劳务分包是否有效
  3. 建筑公司可以将劳务分包给无资质的个人吗
  4. 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法院判定依据是什么
  5. 劳务派遣员工的培训费谁出
  6. 工会活动经费不得用于非职工服务
  7. 集体劳动关系与个别劳动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合同下载

  1. 烟台市劳动合同范本
  2. 美容服务合同范本
  3. 劳动保障规章制度范本
  4. 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