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3-27
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是事故发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过程包括建造和安装两个方面,只有在这两个工作环节中发生的人身伤亡才构成建筑施工事故赔偿责任。如果是在施工建设过程之外,如工程竣工验收后倒塌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害,不属于建筑施工事故的范围。
建筑施工事故赔偿责任的受害人必须是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这包括建筑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职工、雇员、帮工、学徒工等。受害人必须是该企业或组织的成员,并为工程建造、安装提供个人劳务。
确定民事赔偿责任应遵循“无损害、无赔偿”的原则,即以损害事实的存在为基础。建筑施工事故赔偿责任也必须以受害人有损害为必要条件。如果只是出现意外事件、作业人员过失行为或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没有发生人身、财产上的损害,则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只能从管理上严格措施,或对责任人员进行教育或纪律处分。
作业人员的致害行为及有关物件与受害人的损害事实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只有作业人员的行为是为工作需要和必须的,才构成施工事故。如果是作业人员因施工以外的原因,如职工殴斗造成人身伤害,不属建筑施工事故,应按一般人身伤害赔偿纠纷处理。引起损害发生的有关物件主要指工程倒塌、机械设备毁坏、安全设施失当以及其他意外情况。
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是指施工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而获得赔偿。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责任是指在公共场所、道旁或通道上进行施工活动时,由于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而赔偿。建筑物致人损害责任是指由于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悬挂物、搁置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而赔偿。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责任是指从事高度危险作业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造成他人损害而赔偿。
建筑施工事故的受害人是施工中的作业人员,赔偿义务主体一般为与受害作业人员有劳动关系、雇佣关系的用人单位或雇主。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受害人为施工作业人员之外的不特定主体,致害人为地面工作物的现实占有人。建筑物致人损害的受害人为一般的民事主体,赔偿义务主体是建筑物及其他地上物的所有人和管理人及其他占有人。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受害人为高度危险作业占有人、所有人或经营者之外的不特定主体,赔偿义务主体是高度危险作业的作业人。
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争议的处理以《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主。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责任、建筑物致人损害责任、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责任都是《民法通则》明确规定的特殊侵权行为形态,适用《民法通则》的具体规定。
工伤是指职工在企业工作期间形成的,依照《劳动法》、《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等规定处理的人身伤亡事故。工伤赔偿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工伤事故而发生的经济性赔偿。建筑施工事故构成工伤,当事人之间因赔偿问题发生纠纷,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范畴。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是否构成工伤,赔偿争议是否符合工伤赔偿案件的条件,应当从争议双方是否符合特定主体要求、争议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以及人身伤亡事故是否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等方面进行把握和界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劳动力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社会分配形式日趋多元化。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建筑施工事故中的雇员受害赔偿属于劳动法律关系。确定雇佣关系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雇佣合同,同时还要考察双方之间是否有报酬、提供劳务、受雇佣人监督和指挥等因素。
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或雇主。用人单位或雇主对劳动者或雇员在执行职务中所受的人身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不以其有过错为成立要件。用人单位或雇主的免责事由主要限于劳动者或雇员个人的故意行为。在赔偿案件中,受害方只要能够证明与用人单位或雇主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以及受损害的事实,用人单位或雇主应就行为或物件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中,劳动者或雇员处于被动、服从和弱者的地位,因此在举证能力上受到很大的局限。
根据“自己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的原则,一般侵权行为指的是不对他人的行为负责,也不对自己无过错的行为负责。而特殊侵权行为既可能对他人的行为负责,也可能对自己没有过错的行为负责。建筑施工事故工伤赔偿和雇员损害赔偿作为特殊侵权行为,其损害的产生既可能是由于建筑施工这一客体存在危险性导致的意外事故,也可能是作业人员的过失行为。然而,致害的行为主体(即作业人员)与赔偿责任主体(致害人与受害人共同的用人单位或雇主)是相分离的。因此,对劳动者或雇员的人身伤害承担赔偿责任的应当是建筑施工作业这一客体或致害物件的经营管理人即用人单位或雇主。
在实际生活中,工程建设存在着许多违法的承包、分包合同关系和其他违法从事建筑活动的行为,导致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往往涉及多个责任主体。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以下初步探讨:
如果建筑工程实行直接发包,发包单位将建筑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或个人,或者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总承包方违反规定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或个人,导致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时,承包单位或个人和发包单位为赔偿责任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工伤赔偿争议进入仲裁或诉讼程序时,发包单位列为第三人;在雇员损害赔偿争议诉讼时,发包单位为共同被告。
如果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或合法分包的单位将承包的工程再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导致分包或再分包方发生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时,分包方和总承包方、再分包方和分包方为赔偿责任主体,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工伤赔偿争议进入仲裁或诉讼程序时,总承包方或分包方列为第三人;在雇员损害赔偿争议诉讼时,总承包方或分包方为共同被告。
如果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筑工程转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导致接受转包方发生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时,接受转包方和承包单位为赔偿责任主体,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工伤赔偿争议进入仲裁或诉讼程序时,承包单位列为第三人;在雇员损害赔偿争议诉讼时,承包单位为共同被告。
如果建筑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导致接受转让方、接受出借方或借用他企业名义方发生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时,接受转让方和转让方、接受出借方和出借方、借用他企业名义方和允许借用方为赔偿责任主体,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工伤赔偿争议进入仲裁和诉讼程序时,转让方、出借方、允许借用方列为第三人;在雇员损害赔偿争议诉讼时,转让方、出借方、允许借用方列为共同被告。
确定上述赔偿责任主体的主要理由如下:
违法发包、分包、转包及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方对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过错。建筑施工行业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作业,国家对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在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已完成的工程业绩等方面规定了相应的资质条件。当合法经营管理施工作业的人从事建筑活动并依法承包时,原经营管理人或占有人已不直接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因此,当发生建筑施工事故时,应由合法经营管理施工作业的人承担责任。当建筑施工作业被他人非法经营管理,如将工程发包、分包、转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导致发生建筑施工事故时,现经营管理人应当承担责任,原经营管理人或占有人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原经营管理人或占有人虽然已不直接从事建筑施工作业,但由于其明知建筑施工作业的危险性,明知国家对建筑活动主体有法定的资质要求和限制,明知违法转移建筑施工作业之后人身损害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会加大,仍然违法转移建筑施工这一危险作业客体,显然没有尽到对损害后果发生应当预见和控制的注意义务,具有明显的过错。因此,对受害人应承担相应的侵权法律责任,只不过这种侵权责任是一般侵权行为责任,不像现经营管理人对受害人承担的是无过错特殊侵权责任,即工伤赔偿责任或雇员损害赔偿责任。
在确定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因果关系时,应当有条件地适用“相当因果关系”说。即应当查明引起人身损害发生的全部条件,并把对损害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的因素都作为原因来分析和对待。在此基础上,区别各种原因对损害结果发生所起的不同作用,从众多的因果联系中抽象出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从而确定因果关系。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的直接原因与违法转移方的违法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86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应被责令限期改正,并没收违法所得。如果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明确规定了违法转移方的侵权民事责任。
工伤事故责任和雇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产生基于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而雇佣关系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为他方提供劳务并支付报酬的关系。虽然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具有相似性,但由于我国立法滞后,对雇佣关系的认定长期无章可循,因此在司法实践和劳动行政执法中经常出现认识偏差。
工伤是指劳动者因工作、执行职务行为或从事与生产劳动有关活动而受到的伤害,而雇员人身损害是指雇员在完成雇主交付的任务时自身遭受的人身伤害。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伤事故责任的构成前提是存在劳动关系,无论是法定的劳动关系还是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只要发生因工伤害都应按工伤来处理。而雇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必须存在雇佣关系。因此,区分工伤事故责任和雇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关键是区分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
工伤事故责任是由劳动法强制性调整的,处理工伤事故时应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具体依据是《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司法解释、规章的规定。而雇员人身损害赔偿由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来调整。两者在赔偿的项目和标准上也有很大不同。
工伤事故责任由工伤保险制度承担,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费用;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自行支付费用。而雇员人身损害赔偿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
工伤事故赔偿必须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处理,劳动仲裁是处理工伤事故的必经程序,不服仲裁裁决的才可以通过诉讼程序解决。而雇员人身损害赔偿,当事人可以直接起诉到人民法院。此外,在确定损害程度的途径、请求赔偿时效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1款规定,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时,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在建筑施工劳动中,如果劳动者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非法的建筑施工劳务使用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伤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受害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建筑施工劳务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建筑施工劳务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后还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追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2款规定,如果是由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时,赔偿责任由侵权人承担。这意味着如果劳动者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受到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导致人身损害,受害人可以请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劳动者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受到雇主与第三人的共同侵权行为导致人身损害时,赔偿责任由雇主和第三人共同承担。这意味着受害人可以请求雇主和第三人共同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