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2-21
工程资质的转让是不被允许的,但可以进行资质的变更申请。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时,需要获得相关行政部门的行政许可。根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将拆除工程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进行。在拆除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提前15天将以下资料报送给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1. 挂靠人没有从事建筑活动的主体资格,或者虽有从事建筑活动的资格,但不具备与建设项目的要求相适应的资质等级。例如,一些包工头或拥有一定社会关系资源的企业,要么没有施工资质,要么只有专业分包资质或劳务分包资质,或者只有低级别的总承包施工资质,无法参与需要高等级资质的工程投标。
2. 被挂靠的施工企业具有与建设项目的要求相适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但缺乏承揽该工程项目的能力,或者由于工程招投标的暗箱操作导致自行投标并中标的机会几乎为零。因此,施工企业需要与有实力且有关系的挂靠人合作。
3. 挂靠人负责筹措被挂靠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所需缴纳的投标保证金,以及中标后需要缴纳的履约保证金或银行履约保函所需资金,并以被挂靠企业名义缴纳。
4. 挂靠人向被挂靠的施工企业交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并承担被挂靠企业派驻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的工资。
一旦被挂靠的施工企业与挂靠人达成合作协议,被挂靠企业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订立总承包施工合同并办理相关手续,但被挂靠企业基本不对实际施工活动进行管理,或者所谓的管理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只派几个管理人员。合作协议约定被挂靠企业不承担工程的工期、质量及安全责任,由挂靠人自负盈亏。
5. 挂靠方以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式经营。
挂靠方是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与被挂靠方的民事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挂靠方独立核算工程,自行组织施工,承担盈亏。
6. 挂靠方通常没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在司法实践中,挂靠方多为个人、合伙、资质较差的建筑企业。除企业外,大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设备,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场所,没有稳定的施工队伍。即使是建筑企业,也没有足够的信誉来独立承担所承接工程的民事责任。
7. 挂靠方在对外时往往以被挂靠人的分支机构或代表的身份出现。
例如,某某工程处、某某工程驻工地代表等。这种外化的表象容易让人误认为挂靠双方的法律关系是内部的承包关系或委托代理关系。在审判实务中,法院也常常作出这样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