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服装技术性贸易壁垒案例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5-02-18
绍兴纺织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
背景
根据ATC协议,我国纺织品在入世后面临着巨大的出口机会。然而,纺织品出口企业在欧洲国家遇到了一系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问题,其中包括染料中的偶氮和有害化学成分的限制。
案情
一家位于浙江的女装出口制衣公司将一批成衣发往德国时遭到拒绝,原因是钮扣不符合环保要求。制衣公司与钮扣厂联系后,钮扣重新制作后,这批服装才能通过检验。
染料问题
绍兴是纺织大县,纺织品出口在欧盟国家的检验中要求染料中的偶氮和19种分散染料不得超标。然而,绍兴纺织品在欧洲国家屡屡受挫,主要问题出在染料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为印染提供染料的化工行业入手。
国内染料市场现状
尽管国内有数百家生产染料的企业,但环保型的活性染料市场有6成以上被国外大公司所控制,其价格相当于国内企业的2倍。由于国内同类染料的性能不够稳定,纺织品出口企业不得不花高价购买进口染料。然而,一旦使用进口染料,我国纺织品的原有价格优势就会受到威胁。
绿色壁垒的挑战
尽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品的配额问题得到解决,但如果不能突破绿色壁垒,我国纺织品出口仍然会受到限制,错失巨大商机。
应对措施
绍兴县外经部门建立了信息收集制度,收集各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新问题和信息,并总结归纳提供给其他企业参考。在绍兴的轻纺行业中,已经形成了针对不同市场需求的多层次外贸产品结构,有效地缓解了绿色壁垒带来的压力。
案例分析
1998年,绍兴某染织集团将一批价值100万元的纺织品出口到欧洲。然而,在检测中发现布料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要求退货。这批货最终回到国内,退货和中转费用几乎超过了布料本身的价格。企业对此感到困惑,因为布料质量良好,颜色也符合要求,为什么在染料上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