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5 更新时间:2024-10-04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311条规定,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负有损害赔偿责任。然而,如果承运人能够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由于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所造成的,那么承运人将不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以上规定,我国法律对货损责任采取过错推定原则。即如果承运人无法举证"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这三类免责情况的存在,那么承运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由此可见,当托运人或者收货人因货损向承运人主张索赔时,其只需要证明运输合同成立、货物交运以及货损发生的事实,而无须举证证明承运人的运输行为具有不当或者其他过错行为。只要承运人无法证明合同法规定的三类免责情形的存在,承运人就应当对货损承担赔偿责任。
在货物运输合同案件中,赔偿数额问题一直是托运人和承运人争议的焦点。合同法第312条规定了货物的毁损、灭失的赔偿额确定方式。
根据合同法规定,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对货损赔偿额进行了约定,那么按照约定进行赔偿。
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合同法第61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赔偿额,那么根据货物交付或者应当交付时货物到达地的市场价格进行计算。如果法律、行政法规对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和赔偿限额有规定,那么按照规定进行计算。
合同法的这一条款明确了货物的损失赔偿额应当先按照当事人约定,同时也提倡当事人对货损发生进行预先约定。因为货损发生后难以确定货物的受损程度和货值,事先约定有利于托运人取得充分赔偿。
在当事人未约定保价条款或者保价条款被排除适用的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又未以其他方式约定赔偿数额的确定方法,那么按照合同法第312条的规定,需要根据货物的实际市场价值确定承运人的赔偿数额。
实践中,由于双方对货物的品种存在争议,例如托运人在货单中填写的是"服装",而承运人在交运时发现货物是"报喜鸟"高端品牌,这两种货物的价值相差较大。
由于民法一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因此对于交运的货物内容、货物运输实际遭受的损害及其价值减损数额,举证责任仍然在托运人一方。而且,合同法第304条要求托运人在办理货物运输时应当向承运人准确表明货物的名称、数量等必要情况,而双方就货物种类产生的争议大部分是因为托运人没有准确表明货物的名称,因此举证责任应由托运人承担。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一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一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零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