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9-08
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规定了证据制度,尽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证据法典。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认为所有证据都应当具有证明力和证据能力。证据证明力是指证据对于待证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而证据能力是指证据资料在法律上允许其作为证据的资格。
诉讼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人们主观猜测和虚假的东西。证据的客观性是由案件事实本身的客观性所决定的。证据事实可以以物品、痕迹、文件等客观存在的物质形式存在,也可以以被人们感知并存人记忆的事实形式存在。无论以哪种形式存在的事实,只要与案件事实具有客观的必然联系,并对查明案件有意义,都可以成为证据。
诉讼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诉讼证据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存在客观的联系。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才能成为证据。并非所有的客观事实都能成为证据,只有与案件事实具有客观的必然联系,并对查明案件有意义的事实才能成为证据。证据之所以能够对案件事实起证明作用,正是由于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联系。
诉讼证据的合法性要求证据必须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程序取得的事实材料。证据的提供、收集和审查必须符合法定的程序要求。无论是公安司法人员收集证据,还是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提供证据,都必须合法。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各种证据的取得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非法取得的证据在证据理论和诉讼理论上是不具备证据效力的,更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诉讼证据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要求。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种类作了明确规定,并对各种证据的形式也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物证、书证必须附卷,不能附卷的要通过照相、录像、制作模型等方式附卷;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当事人陈述必须以书面形式加以固定,并经核对无误后,由相关当事人签名盖章;鉴定结论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由鉴定人签名盖章;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笔录根据需要分别采用书面笔录、绘图、照相、录像等形式,书面笔录要由相关人员签名盖章等等。
诉讼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出示和查证。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双方询问、质证;物证必须当庭出示,让当事人辨认;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听取相关人员的意见。未经法庭查证属实的材料均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刑事证据的两个运用规则的相关问题,小编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