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6-23
根据2009年10月21日陈某与白某签订的《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双方约定如下:陈某为买受人,白某为出卖人,房屋价款为70万元。陈某向兴业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如果贷款未能获批,陈某可以申请其他银行贷款直至获得批准。当天,陈某支付了房屋首付款20万元(其中包含定金2万元)。然而,由于白某出售的房屋存在银行抵押,需要先办理解押手续才能进行交易。然而,在白某办理解押后,他通知陈某由于贷款办理时间过长,无法再等待,并于2009年11月26日未经陈某同意将房屋首付款及定金打入陈某银行账户,试图解除合同。随后,陈某与白某进行协商,白某表示不再继续履行合同。
在庭审过程中,白某辩称陈某的部分陈述不属实。中介当时曾表示涉案房屋的解押和贷款可以同时进行,并不存在先后顺序。陈某申请的贷款未成功,他不可能无限期地等待。因此,白某不同意陈某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合同内容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是有效合同。根据合同约定,如果贷款未能办理成功,陈某作为买受人可以继续申请贷款直至获得批准。由于陈某没有故意拖延贷款办理及其他严重违约行为,白某没有解除合同的权利。而白某以对方贷款办理时间过长为由,单方面退还房款及定金,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这是违约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根据双方在房屋买卖合同中约定的定金为2万元,并且陈某已经支付给白某,根据定金罚则,白某作为违约方应当双倍返还定金给陈某。
定金是指一方当事人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在签订合同时或合同履行之前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对合同履行的担保。定金是一种担保方式,当一方不履行合同时,定金作为惩罚违约方的制裁形式,被称为定金罚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违约金是在合同中约定的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货币的约定。违约金是合同违约责任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具有补偿性质,约定的违约金被视为对违约造成的损失的补偿。根据约定的违约金与实际损失之间的关系,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或增加违约金的金额。
根据《合同法》第116条的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因此,定金和违约金不能同时适用于同一合同。然而,如果定金罚则无法补偿非违约方的损失,违约方可以被要求支付额外的赔偿金。
在本案中,被告在双方签订完房屋买卖合同并支付定金、首付款后,由于无法等待原告办理贷款手续的时间,未经原告同意将房屋首付款及定金强行打入原告银行账户,试图拒绝继续履行合同。这种行为属于违约,被告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同时,根据双方在房屋买卖合同中约定的定金为2万元,并且被告已经收受原告支付的定金。因此,根据法律规定的定金罚则,被告作为违约方应当双倍返还定金给原告。因此,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3]《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第一百一十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