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一起盗窃案的犯罪构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探讨一起盗窃案的犯罪构成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3-04

 
329299

对于随车附带的现金和裤子如何认定?

根据事实,犯罪嫌疑人张某在盗窃电动车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概括性故意,并且客观上实施了盗窃行为。因此,应该将张某盗窃所得的财物认定为他的非法占有。

一、主观非法占有的故意

张某在行窃时,不仅对电动车有占有的故意,还对电动车内的其他物品具有占有的故意。即使张某不想占有车内的其他物品,他也应该在盗窃电动车时进行清理,并设法将其他物品交还给失主。然而,事实上他既没有清理,也没有归还。这表明,张某对电动车内的所有财物都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而不仅仅对电动车有占有的故意。

在盗窃罪的定罪量刑中,不能仅根据行为人想要偷什么或者知道多少价值来定罪量刑。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是否认识到盗窃对象或价值,并且是否对盗窃对象或价值持放任的心理态度。

二、客观方面的认定

张某采取撬锁的方法秘密窃取他人财物,导致失主失去了对电动车及其车内物品的控制,而张某则控制了这些财物。至于张某得手后如何处理这些财物,是他对赃物的认识和处理问题,而不会影响盗窃数额的认定。

对于犯罪对象——赃物的处理,无论是丢弃、销赃还是自用,都不会影响犯罪构成和犯罪形态。

三、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并不要求主观事实与客观事实完全对应,也不要求行为人事先有着精确、肯定的认识。虽然张某的目的是盗窃电动车,他对盗窃指向对象的直接故意是明确的。然而,他也应该考虑到电动车后备箱和座底下可能有财物,也可能没有。这意味着他对盗窃对象之外的其他财物有一定的认识。

在本案中,有一个事实无法排除,那就是张某在客观上已经一并实施了盗窃并窃得了电动车和其他财物(现金和裤子)。这意味着张某对盗窃对象之外的其他财物也具备了占有的故意,因此应当将其作为犯罪数额来认定。

延伸阅读
  1. 22岁大学生因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刑
  2. 二手房怎样避开还没有拿到尾款的风险
  3. 刑事和解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4. 保释的条件
  5. 抢夺罪与盗窃罪的转化

行政处罚法热门知识

  1. 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限制
  2. 火灾事故的赔偿问题解析
  3. 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义务及法律责任
  4. 警察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处罚
  5. 违章建筑举报的相关部门
  6. 法律咨询:行政处罚权的归属问题
  7. 食品安全法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行政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