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6-14
裁员,是指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也被称为经济性裁员。裁员是用人单位在法定期限内依法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用人单位可以裁减因生产经营状况变化而产生的富余人员。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以下情形下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需要裁减二十人以上或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人员时,应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后,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以下情形可以裁减人员:
在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以下人员:
用人单位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时,应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当劳动者有以下情形之一时: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在以下情形下终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时,如果劳动者符合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对于根据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劳动合同的终止应按照国家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具体情形包括:
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经济补偿按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但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如果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或劳动合同已无法继续履行,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支付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