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1 更新时间:2024-02-23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当消费者因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而遭受损害时,可以向生产者或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赔偿金额可以是支付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如果增加的赔偿金额不足一千元,则为一千元。
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收到监督抽检不合格的检验结论后,应立即采取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措施,如封存库存问题食品、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问题食品,以及召回问题食品等。同时,他们还应排查问题发生的原因,并进行整改,并及时向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相关处理情况。
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未按规定及时履行上述义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履行。
在食品申请复检期间和真实性异议审核期间,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停止履行上述义务。
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收到监督抽检不合格的检验结论后,应及时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并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并将相关情况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必要时,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直接组织调查处理。
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三条的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封存库存问题食品、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问题食品,以及召回问题食品等措施。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拒绝或拖延履行上述措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情节依法单处或并处警告、3万元以下罚款。
在审判实务中,多数意见认为,判断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应以形式审查为原则,以实质审查为补充。换句话说,只要消费者能证明食品存在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的情形,就可以初步认定该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在食品安全纠纷中,举证责任是倒置的,即生产者和销售者对自己的产品负有举证责任,即证明其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除非生产者或销售者能够证明食品完全符合“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并且能够证明其对食品的形式瑕疵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
以上是关于食品问题的赔偿标准和适用法律的相关内容。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对我们非常有用,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如果您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三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