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立案程序的时间要求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立案程序的时间要求

点击数:47 更新时间:2024-08-14

 
321116

行政诉讼立案程序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外,超过该期限的案件将不予受理。对于不动产提起的诉讼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予受理;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的不予受理。

行政诉讼立案后的程序

1、起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外。

2、受理

一旦人民法院收到原告的起诉状,应当对其进行审查。如果人民法院在七日内无法决定是否受理,应当先予受理。而在受理后,经审查发现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将裁定驳回起诉。

3、审理和判决

行政案件的第一审程序是指一审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审理应适用的程序,包括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合议庭评议和判决等阶段。

4、执行

行政机关可以向一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自己依法强制执行。如果行政机关拒绝执行,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当归还罚款和应给付赔偿金的,通知银行从行政机关账户内划拨;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日起,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以罚款;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

行政诉讼立案后开庭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案件的规定》,法律对于行政诉讼立案后开庭时间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在案件完结的期限内,开庭时间可以灵活安排。

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我们了解到提起行政诉讼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了解法律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法律专家。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延伸阅读
  1. 不予立案的理由
  2.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
  3. 行政诉讼当事人在外地的处理方法
  4. 行政诉讼的审理时限
  5. 行政赔偿部分规定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
  2.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条件及程序
  3. 被审计单位对财务审计决定的申诉程序
  4. 行政处罚的法律救济措施
  5. 法律咨询:合法的行政行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6. 行政案件再审审查期限
  7. 如何赔偿因名誉侵权而遭受的损失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