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7-26
刑事拘留是指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遇有紧急情况时,采取的临时剥夺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1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先行拘留的情形包括:
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应当由不少于两人的人员执行,并持有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拘留证》,向被拘留人出示,并要求其在《拘留证》上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如果被拘留人拒绝签名和按指印,执行拘留的人员应当在《拘留证》上予以注明。如果被拘留人抗拒拘留,公安人员有权使用强制方法,包括使用戒具。
除非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况,公安机关应在拘留后24小时内,将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所在单位。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的,由人民检察院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所在单位。
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在拘留后24小时内进行讯问。如果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情况,应当立即释放。
在异地执行拘留时,应当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并要求其予以配合。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员,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决定拘留时,需要报请有关部门批准或者备案:
一般情况下,刑事拘留的期限最长为1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最长为37日。
流窜作案是指跨市、县范围连续作案,或者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市、县继续作案;多次作案是指3次以上作案;结伙作案是指2人以上共同作案。
以上是关于刑事拘留的定义、适用情形、执行程序、通知、讯问、释放、异地执行、特殊身份人员和期限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