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扰乱单位秩序罪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7-10
扰乱单位秩序罪的认定条件
侵犯的客体和对象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的规定,扰乱单位秩序罪的认定条件包括侵犯的客体和对象。侵犯的客体是指国家机关与人民团体的工作秩序,企业单位的生产与营业秩序,事业单位的教学与科研秩序。而侵犯的对象则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
客观方面的表现
扰乱单位秩序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聚众的方式扰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致使其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从而造成严重损失。
主体的构成
扰乱单位秩序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构成本罪的只能是扰乱社会秩序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对于一般参加者,只能追究其行政责任,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主观方面的要求
扰乱单位秩序罪的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出于故意构成。行为人往往企图通过这种扰乱活动,制造事端,给机关、单位与团体施加压力,以实现自己的某种无理要求或者借机发泄不满情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的规定,对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首要分子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积极参加者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如果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首要分子将被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积极参加者将被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如果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多次组织、资助他人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将根据前款的规定予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