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9-06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以私情、私利为动机,采取伪造材料、隐瞒情况、弄虚作假等手段,不将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移交给司法机关处理的行为。
根据相关规定,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行为应予立案:
如果行政执法人员不将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案件移交给司法机关处理,即属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如果行政执法人员多次不移交犯罪案件,或者一次不移交的犯罪案件涉及三名以上犯罪嫌疑人,均属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立案标准。
如果行政执法人员无正当理由不予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即使司法机关已发现并提出意见,也属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立案标准。
如果行政执法人员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嫌疑人,导致犯罪嫌疑人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即属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立案标准。
如果行政执法部门的主管领导阻止移交刑事案件,即属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立案标准。
如果行政执法人员隐瞒、毁灭证据,伪造材料,或者改变刑事案件的性质,即属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立案标准。
如果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出于牟取本单位私利的目的,不移交刑事案件,且情节严重,即属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立案标准。
除上述情形外,还有其他情节严重的行为也属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法律规定,犯有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行政执法人员,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为了区分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其他相关罪名的界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行为人若是出于业务知识、经验不足,或调查研究不够充分,工作作风不够深入,思想方法简单片面造成认识偏颇而发生错误行为,即使造成一定危害后果,一般不构成犯罪。但如果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后果而构成其他犯罪的,将以其他相应犯罪论处。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徇私枉法罪都表现为徇私枉法行为,都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区别:
(1) 主体不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而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
(2) 客观行为不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利用行政执法职权,对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徇私枉法罪则表现为利用司法职权,违背事实和法律,进行刑事枉法追诉或裁判。
(3) 直接客体不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活动;而徇私枉法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包庇罪之间的区别在于:
1) 犯罪主体不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行政执法人员,而包庇罪则可以由一般人员构成。
2) 客观方面不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必须是利用职务之便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