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3-10
刑事证据调查是指为了收集和审查证据而进行的各种调查活动。在刑事诉讼中,证据调查包括公诉方、辩护方和法官的调查。证据在司法裁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司法人员确定案件事实的中介。正当合理的证据调查制度是司法公正的保障。
非法取得的证据材料是否可以在法庭上作为证据提出,是否可以作为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根据,以及是否需要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直是刑事诉讼领域最容易产生价值冲突的问题。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对刑事诉讼规律认识的提高,各国对违法取得证据的危害性的认识也日益深刻,并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一般认为,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利于遏制非法取证行为,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促进司法文明,制止国家机关的违法行为,防止国家权力对个人权利的任意侵犯,加大人权保障的力度。
我国虽然在刑事诉讼法中没有明确规定非法取得的证据材料是否可以作为证据采用,但实际上已经确立了非法收集的言词证据排除规则。根据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和最高人民法院《解释》以及人民检察院《规则》的规定,非法收集的言词证据,如刑讯逼供或非法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然而,对于由非法收集的言词证据而派生出来的其他实物证据、以及非法收集的实物证据,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并未明确规定,学术界也存在较大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非法收集的实物证据虚假的可能性较小,过于严格地排除这些证据将导致审判所能使用的证据减少,最终可能影响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对打击犯罪不利。
另一种观点认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在于防止警察的非法取证行为。如果对侵犯公民宪法权利而获得的证据仍然采用,将鼓励执法者违法,损害宪法的尊严,难以实现司法公正,滥用国家公共权力的历史悲剧必然会再次重演。因此,原则上应当排除所有非法收集的证据。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非法收集的证据原则上应当排除,但应当同时确立一些例外情况,以兼顾刑事诉讼法所追求的公正与效率。在当前司法实践中,应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