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调解及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律师的解读与建议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处理法律知识

劳动争议调解及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律师的解读与建议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3-07

 
319599

劳动争议调解的定义和作用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调解委员会通过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方式,在遵循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以及劳动合同的基础上,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推动企业和劳动者相互谅解、互相让步,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纷争的一种活动。劳动争议调解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虽然不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要程序,但却是处理劳动争议的第一道防线,对于希望继续在原单位工作的职工来说,调解是首选步骤。劳动争议调解具有及时性、易于查明情况以及方便争议当事人参与的优点,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争议调解的法律效力

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当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依法选择调解、仲裁、提起诉讼或协商解决。然而,调解机构(如企业调解委员会、工会或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当事人协商结果制作的《调解协议书》并没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如果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不能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只有经国家授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在仲裁和诉讼过程中根据当事人协商结果制作的调解书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不履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制作的调解书,另一方才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争议调解期限的定义

劳动争议调解期限是指在劳动争议调解过程中,调解委员会或其他调解机构规定的完成调解的时间限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争议调解期限一般为15天至30天,具体期限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

劳动争议调解期限的设定旨在保证调解工作的高效进行,尽快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用人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调解,有助于及时化解纷争,避免纠纷进一步升级。

如果劳动争议在规定的调解期限内无法解决,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他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如仲裁或提起诉讼。

延伸阅读
  1. 劳动调解书有强制执行力吗
  2.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
  3. 仲裁开庭结束还能提出质疑吗
  4. 工资争议在社交平台上私信工会有效吗
  5. 劳动仲裁院如何调解双倍工资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 未签订劳动合同是否赔偿双倍工资?
  3.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
  4. 人事争议处理原则
  5. 无证驾驶发生事故,是否算工伤?
  6. 劳动争议调解后一方不执行怎么办
  7. 实习生个人劳动争议案件请律师要多少钱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