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4-07-20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第142条的规定,法定不起诉是指犯罪嫌疑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之一,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的不起诉决定。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当犯罪嫌疑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时,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法定不起诉是根据法律规定应当不起诉的情形,人民检察院在遇到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时,只能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
酌定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轻微,根据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案件,可以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根据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酌定不起诉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已经构成犯罪;二是犯罪行为情节轻微,根据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
存疑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经过补充侦查的案件,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况,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的规定,对于经过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自然人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是直接故意。行为人主观上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能构成本罪。在不同的信用卡诈骗行为中,行为人的犯罪故意也有所不同。例如,使用伪造的信用卡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时,行为人必须明知是伪造或者作废的信用卡,否则不能构成本罪。在信用卡透支的情况下,区分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也应当从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来分析,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则是恶意透支;反之,则是善意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