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解书撤销事项的研究及法律解析
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4-05-23
我国刑事谅解书的法律规定及意义
刑事谅解书的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对于以下公诉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真诚悔罪,并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的谅解,并且被害人自愿和解,双方当事人可以达成谅解协议:1. 涉及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2. 除渎职犯罪以外的过失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过去五年内曾经故意犯罪,那么本章规定的程序不适用于他们。
刑事谅解书的撤回性
由于我国法律对刑事谅解书未作具体规定,因此谅解书一般是可以撤回的。这意味着,一旦达成谅解协议后,如果双方当事人中的任何一方不再愿意继续履行谅解协议,他们可以自行撤回谅解书,并恢复原先的诉讼程序。
刑事谅解书的主要用途
刑事谅解书在刑事诉讼中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人民法院在对涉嫌犯罪的被告人量刑时的一个参考。当被告人对被害人一方进行赔偿后,被害人一方对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表示了谅解。这种谅解书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反映出被告人的悔罪态度和对被害人的补偿行为,从而对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和量刑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语
总之,我国法律对刑事谅解书的具体规定较为简洁,但其意义和用途在刑事诉讼中却非常重要。刑事谅解书作为一种和解方式,旨在通过被告人的悔罪和赔偿行为获得被害人的谅解,以达到修复社会关系和减轻被告人刑事责任的目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谅解书的撤回性使得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撤回协议,因此在达成谅解协议前应慎重考虑各种因素,以避免后续的纠纷和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