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1-02
电子证据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的一切证据。在我国,电子证据的界定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两种。广义上的电子证据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的一切证据,而狭义上的电子证据是指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或以数字形式保存在计算机存储器或外部存储介质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数据或信息。然而,狭义的界定观点只抓住了问题的重点,并不能反映电子证据的全貌。因此,将刑事诉讼中涉及的电子证据直接界定为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物的狭义界定观点不利于电子证据相关规则的制定,从广义上界定电子证据更为适当。
1. 刑事诉讼电子证据的种类
目前刑事诉讼中常见的电子证据主要包括现代通信技术应用中出现的电子证据、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中出现的电子证据、网络技术应用中出现的电子证据以及电视电影技术等应用而产生的电子证据。这些电子证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图片、音频、视频文件、手机短信息、计算机文件、电子邮件等。
2. 刑事诉讼电子证据的特征
电子证据作为一种诉讼证据,具有易变性、表现形式多样性和对电子设备和系统环境的依赖性等特征。
首先,电子证据的易变性指的是电子数据在生成、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中容易被修改、破坏,但这些被修改、删除的电子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通过专门技术修复。
其次,电子证据的表现形式多样性指的是电子数据可以以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计算机运行的程序语句等多种形式表现,并可以输出到计算机外部设备上。
最后,电子证据对电子设备和系统环境的依赖性指的是电子证据由计算机或特定的电子设备产生,并且必须要有相应的播放、显示设备才能被人感知和采信。如果电子证据所依赖的系统环境发生变化,电子证据也可能无法显现或显现错误的信息。
电子证据作为一种证据,学术界和司法实践都认可其存在。然而,在具体案件审理过程中,电子证据的种类归属问题并未得到明确的法律界定。目前,学术界对于电子证据的种类归属存在不同的观点。
视听资料说认为电子证据应包括在视听资料中,即电子证据是以图像和声音形式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然而,将电子证据归为视听资料的范畴忽略了电子证据的全貌,因为电子证据并不仅限于视听资料,还包括其他形式的电子数据。
书证说认为电子证据应归为书证的范畴。书证是指以文字、图画、符号等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资料。将电子证据归为书证的主要依据是电子数据是以其所表达的思想或记载的内容来反映案件情况的,与传统书证具有相似的特点。然而,将电子证据仅归为书证范畴可能导致证据类型的混乱,因为许多证据都是以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的。
物证说认为电子证据属于物证的范畴。物证是指以实物形式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将电子证据归为物证的主要依据是电子数据的物质性客体特征,即表现为电子矩阵电平或磁体方向。然而,将电子证据归为物证范畴可能无法解释与传统物证的区别。
鉴定结论说认为电子证据应归为鉴定结论的范畴。鉴定是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对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种诉讼活动,其得出的结论意见即鉴定结论。将电子证据归为鉴定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电子证据在真伪鉴别方面可能需要专家的鉴定。然而,电子证据的鉴定结论只是在电子证据被采用前需要进行的,而不是对电子证据的一种归属。
混合证据说认为电子证据既不属于某一种传统的证据,也不是独立的新型证据,而是若干传统证据的组合。将电子证据划分为电子物证、电子书证、电子视听资料、电子证人证言、电子当事人陈述、电子证据的鉴定结论以及电子勘验检查笔录等七种。然而,这种划分方法可能使传统证据在审查判断等程序上更加繁琐,并导致证据种类认定上的混乱局面。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电子证据的举证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由于电子证据的特殊性,其举证方式需要特别的考虑和规定。本节将从电子证据的提取、保存和呈现三个方面探讨电子证据的举证问题。
电子证据的提取是指将电子数据从存储设备中提取出来,以便在诉讼过程中使用。电子证据的提取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和专门的技术设备。提取电子证据的过程应当遵循科学的方法和程序,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对于个人或非专业机构来说,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提取电子证据。因此,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可以申请法院调取电子证据,以弥补其取证能力的不足。
电子证据的保存是指将提取到的电子数据储存起来,以便在诉讼过程中使用和呈现。电子证据的保存应当遵循科学的方法和程序,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在电子证据的保存过程中,需要考虑存储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存储介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存储环境的条件等。此外,还应当注意防止电子证据的篡改和损坏。
电子证据的呈现是指将保存的电子数据在法庭上进行展示和证明。电子证据的呈现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和专门的技术设备。呈现电子证据时,应当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在电子证据的呈现过程中,需要注意证据的合法性和可信度。证据的合法性主要涉及证据的收集程序是否合法,证据的真实性主要涉及证据的生成、传递、存储等过程是否真实可信。
综上所述,电子证据的举证需要在提取、保存和呈现三个方面进行。在提取电子证据时,应当依靠专业人员和专门的技术设备;在保存电子证据时,应当遵循科学的方法和程序,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呈现电子证据时,应当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可信度。只有在严格遵循这些原则和要求的情况下,才能确保电子证据的有效举证。
针对刑事电子证据的特点,公诉人在开庭举证之前应当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确认电子证据的保存状况
公诉人需要确认承载电子证据的硬件设备的完整性和加密完好性。如果发现设备和数据遭到破坏,需要在专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保全措施。同时,还需要确认举证设备和软件是否到位,如需法庭或相关技术部门提供相关举证条件,应提前沟通。
2. 充实庭审中可能涉及到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公诉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以便在法庭的讯问、询问、质证和辩论阶段进行识别和判断。建议公诉人在平常对相关知识进行积累,并在庭审之前向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
3. 确定电子证据部分的举证方案和提纲
由于电子证据在某些情况下以不可识别的数据或难以识别的信息形式存在,举证方案应充分考虑法庭受众对证据的理解,准备组合相关衍生证据或其他书证、物证进行举证。
在展示刑事电子证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数据展示原则
要求展示采集固定后电子证据原件的内容,并配以可识别的衍生证据或其他证据进行辅助证实。电子证据的鉴定结论应当和电子证据一并出示。如因条件设施或数据信息的机密性等原因导致展示电子证据困难,可通过衍生证据进行举证和质证。
2. 必要性许可原则
特殊举证方式及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辅助庭审应当作必要性许可。在展示电子证据时,应对电子证据进行解说,说明采集的时间、地点、方法和所反映的内容等基本信息。如公诉人无法完整准确解释演示说明时,可向法庭申请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辅助。
3. 充分质证原则
对于辩方对公诉人展示的电子证据的质疑,应充分听取并向法庭进行说明。对辩护律师出示的经许可采集和固定的电子证据,应进行详细质证。公诉人应仔细辨别可能出现的瑕疵,如不符合证据规定的,建议法庭不予采信;如属于影响案件定性和量刑的新证据,应充分注意,并向法庭提出延期审理申请。
电子证据无法直接感知,必须通过一定方式在法庭出示后才能进行质证。根据计算机证据的表现形式,打印输出是最常规的出示方式。计算机存储的业务记录或收集到的计算机记录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根据计算机证据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可以用声音、图像、显示等不同的方式在法庭上显示相同的证据内容,以便被犯罪嫌疑人、法官和律师感知和了解,发挥证明的作用。
对于大量的计算机资料需要提交法庭,或者对输出的计算机证据是否全面、准确反映了计算机存储的信息有争议时,仅提供书面材料就不够了。法院可以准许对方使用计算机的检索功能对存储的资料或程序直接进行搜集,这实质上是一个对公诉机关提供的证据进行的质证过程。如果查询得出与控诉或辩护主张相反的结论,法院应进一步调查核实证据内容的证明价值。当通过查询得出的结论与控诉或辩护主张一致时,加强了对方的证明力。
计算机存储信息不一定必须以打印输出的方式出示,各种输出形式可以互相印证,以加深法官理解。计算机存储体必须提交法庭,因为控辩双方都可能申请对存储体进行检索、查询。提供方应书面说明信息内容的目录、数据的组织方式、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以及正确查询所需的资料,并附以证明其诉讼主张的信息内容的产生方式和打印输出件。辩护律师申请查询时,应在监督下进行,并且查询方法必须有合理的根据。计算机证据的存储体及产生的各种形式的材料都应附卷备查。查询得知的与案件证明无关的资料应不打印输出或在监督下不迟延销毁。受法律保护的数据不得泄露或恶意利用,否则应承担法律后果。
计算机使用者在出示证据前不应将不必要的数据从系统中除去,以免法院对数据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法院可能认为此行为构成了诉讼程序中的“恶意”隐藏证据,甚至毁灭证据,从而影响证据的证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