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8-01
刑事证据审查规则是指对刑事案件中的证据进行审查和判断的一系列规则和原则。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刑事证据审查规则发生了一些变化。
新刑事诉讼法将证据的概念进行了修改。旧法将证据定义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而新法将证据概念修改为“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新概念将“事实”替换为“材料”,并去掉了“真实”二字。相比之下,新概念更加注重法律真实。旧概念将证据也视为“事实”,容易与作为证明对象的“案件事实”相混淆,而新概念用“材料”来定义证据,更准确也更客观。
此外,新概念还能更好地提示证据内容真实、来源合法的要求。
新刑诉法对证据的种类进行了调整。在旧法规定的七种法定证据种类的基础上,新法将旧法的“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并增加了“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以及“电子数据”等法定证据种类。
调整后的证据种类更加明确了鉴定意见的地位,并对辨认笔录和电子数据等进行了规定。
实体性规则主要是对非法证据特别是非法言词证据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
新刑事诉讼法突出了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明确了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言词证据的非法性。对于程序违法取得的言词证据,一般应当补正、完善。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规定为非法证据的审查提供了规范。
刑事证据的审查主要包括单独审查、比对审查和综合审查三个步骤。
单独审查是对每个证据材料分别进行审查。通过审查判断证据材料的来源、内容及其与案件事实的联系,看其是否真实可靠,以及其证明价值的大小。明显虚假和毫无证明价值的证据材料可以通过单独审查筛除。单独审查可以按时间顺序或主次顺序进行。
比对审查是对证明同一案件事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证据材料进行比较和对照。通过比对审查,可以判断证据材料的内容和反映情况是否一致,以及能否合理地共同证明该案件事实。相互一致的证据材料往往比较可靠,而相互矛盾的证据材料可能其中之一或都有问题。
综合审查是对所有证据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通过综合审查,可以判断证据材料的内容和反映情况是否协调一致,能否相互印证和吻合,以及能否确实充分地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综合审查的关键是发现矛盾并分析矛盾,对案件中的证据材料作出整体性评价。
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原则主要包括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和严禁刑讯逼供。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刑事诉讼法》明确禁止刑讯逼供或以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非法手段取得的口供或其他证据违背了证据的合法性特征,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任何证据都不能自我证明属实,必须通过查证和其他客观事实的印证来鉴别。证据材料必须经过当庭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质证应当由控、辨双方对每一项可能用作证据的材料进行认真质证,包括法官根据申请调取的新证据。
以上便是刑事证据审查规则的变化、审查步骤和判断原则。刑事证据的审查对于确认案件事实具有重要意义,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