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2-12
(一) 依法成立仲裁机构
依法建立有权威性的仲裁工作机构,是开展仲裁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意见》(冀办字[2004]64号)的规定,各县(市、区)应当抓紧组建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委员会,确保年底前建立仲裁机构。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的组建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河北省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条例》和《河北省农业承包合同仲裁规定》的规定进行。仲裁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组成,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应当具备农村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仲裁委员会还可以聘请社会知名人士、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律工作者担任兼职仲裁员。仲裁委员会的经费应当得到保障,可以列入财政预算。
(二) 放宽受理条件,简化仲裁程序
县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可以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精神,降低土地承包纠纷受理条件,简化仲裁程序,以便及时进行仲裁。受理纠纷的范围已经由过去的发包方与承包方的合同纠纷扩大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包括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的承包合同纠纷,发包方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剥夺、侵害妇女及其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土地承包当事人与第三人因土地承包发生的纠纷。受理土地承包纠纷不再需要当事人提交订有仲裁条款的合同或者书面仲裁协议。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只需要一方当事人申请,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即可受理。同时,取消了终局裁决,当事人对仲裁庭的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简化了仲裁程序。
(一) 申请和受理
1、申请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但被诉人愿意接受仲裁的除外)。申请仲裁时,应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书,并按照被诉人数提交申请书副本。申请书应当写明申诉人与被诉人的姓名、住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申诉人的要求及有关事实和证据,以及申诉日期。
2、受理
(a) 审核
仲裁委员会应当审核申请是否符合受理条件。符合受理条件的,应予以受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通知申诉人,并说明理由。
(b) 立案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申请后7日内立案,并通知申诉人需要办理的手续和补充的材料。
(c) 通知被诉人应诉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申请后5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交被诉人。被诉人收到申请书副本后,应在7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
(二) 裁决
1、裁决的准备工作
(a) 成立仲裁庭
仲裁庭由首席仲裁员和仲裁员组成,负责审理案件。仲裁庭成员如果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回避仲裁庭成员。仲裁庭成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决定。仲裁委员会应当在申请回避之日起3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b) 调查研究
仲裁委员会受理纠纷案件后,应当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证据资料。调查研究的同时,应研究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c) 采取保全措施
在处理纠纷之前,仲裁机关应当征求当事人意见,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采取保全措施,以防止经济损失。
2、调解
仲裁庭应当根据查明的事实,对纠纷双方进行耐心的劝导、说明教育,尽量使双方互相谅解。调解可以由仲裁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仲裁庭主持。调解达成协议后,应制作调解书。调解书一式三份,由纠纷双方各执一份,仲裁机关留存一份。
3、开庭仲裁
在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前一方或双方反悔的情况下,仲裁庭应及时开庭作出裁决。仲裁庭应在开庭前3日,以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和地点。
在仲裁庭开庭前,仲裁员应充分做好庭前工作。庭前工作阶段从被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之日起到开庭之前,仲裁员在这一阶段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在庭前工作中,仲裁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仲裁庭开庭时,首席仲裁员应宣布仲裁员名单和当事人的权利、仲裁程序和仲裁纪律,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如果当事人不申请回避,即可开庭审理。
在审理案件时,应先由双方当事人陈述和辩论,出示有关证据。然后,依申诉人和被诉人的顺序征询双方最后意见,并可再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庭将进行评议后作出裁决。在评议案件时,仲裁庭将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并对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完备,责任是否明确以及使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准确等进行审查。评议案件时,仲裁庭应制作笔录并由仲裁庭成员签名。对于复杂案件,仲裁庭可以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而仲裁委员会对案件作出的决定,仲裁庭必须履行。
仲裁庭作出裁决后,应制作仲裁裁决书。裁决书一式三份,分别送给纠纷双方和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书应详细写明申诉人和被诉人的姓名(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的姓名,申诉人和被诉人的请求及理由,仲裁庭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仲裁的结果和仲裁费用的负担,不服仲裁向人民法院的起诉期限,以及逾期不起诉的情况下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参加仲裁的人员应在裁决书上签名,并加盖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印章。
当事人对已送达的调解书和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书应按规定的期限自动履行。如果一方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7条的规定,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如果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将裁定不予执行。裁定书应当送达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如果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9条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一年(公民为期限),双方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
为使仲裁工作更细致、具体,各县(市、区)在进行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时,可以加上鉴定人身份证明、结案审批表、评议笔录、通知、送达回执、无效承包合同确认书、仲裁庭评议纪录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