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1-19
自从侵占罪被加入新刑法,人们对侵占罪的对象产生了争议,尤其是关于遗忘物和遗失物的争议。遗失物是指在拾得人拾得之前无人占有的脱离物主控制的有主动产,遗忘物是指物主丧失占有的同时变为他人占有的有主动产。遗失物和遗忘物在刑法侵占罪对象的性质是相同的,他们共同成为侵占罪的对象是合理的。
关于遗失物和遗忘物之间是否有区别形成了两种意见,第一种认为遗失物和遗忘物有区别,此为肯定说,另一种观点认为遗失物和遗忘物无本质区别,立法不应予以区分,此为否定说。
肯定说认为遗忘物是指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有意识的将所持有的财物放在某处,因一时疏忽而忘记拿走。遗忘物与遗失物不同,后者是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因为疏忽大意而偶然将其财物失落在某处。二者的主要区别为,前者一经回忆一般都能知道财物在何处,因而一般较容易找回,而后者一般不知道失落何处,因而不易找回。
否定说认为,遗忘物和遗失物是一物二名,两者无根本区别。对于此说,陈兴良教授曾作过精确的论述:把财物遗置的时间、场所,遗置人的记忆能力等作为区分遗失物和遗忘物的标准并不科学,同时也不合理。遗忘物和遗失物也具有不可分性。
侵占罪的本质是对合法占有的他人的数额较大或巨大的财产拒不退还的行为。在侵占罪上,遗失物和遗忘物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即脱离他人占有的财物。它们共同属于他人的数额较大或巨大的财产,所以应该共同作为侵占罪的对象。
有学者认为,应该将遗忘物和遗失物等而视之,将会减少认定犯罪的困难。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立法状况下不合适,因为立法者的本意是将其区分。在现在司法实践中确实出现了遗失物和遗忘物的认定困难,但这是我国学界通说的关于两者的区分不合理的问题,如果制定一个好的区分标准还是可以区分的。
遗失物的构成要件为:(1)须占有人丧失占有,至于丧失占有的原因则不管;(2)须无人占有,即指丧失对物的占有,不为任何人所占有而言,若有人占有则非遗失物,并且在拾得人发现遗失物之前有一个不为任何人占有的时间段;(3)须为有主的动产。
遗忘物必须是丧失占有的同时变为他主占有,在这里的他主占有应该为推定占有,因为占有人有时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事实上占有了此物,在这里只要财物在其控制范围之下就认为占有。即要有事实上的管领力范围下的财物才能推定为形成占有。
公共场所不认为场所对物主遗置物成立占有或者控制。这样就解决了区分侵占罪和盗窃罪的问题。因为遗忘物往往成为盗窃罪的对象。侵占罪成立的一个前提行为就是对财物的合法占有。不具备这种占有的前提条件下将财物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应认定为盗窃罪。
我国目前关于遗失物和遗忘物的立法是有缺陷的,由于立法者的疏忽导致了侵占罪的立法缺陷,学者们尝试给出了不少的立法建议。笔者同意将侵占脱离他人占有的财物作为独立的侵占罪对象。在此笔者将侵占脱离他人占有的财物罪阐述如下:将他人的遗忘物、遗失物、埋藏物或者其他脱离他人占有的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