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与要求
点击数:71 更新时间:2024-05-03
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一、罪名及立案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涉及假冒伪劣产品的罪名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最高检、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十六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立案追诉:(一)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二)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以上;(三)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五万元以上。
对于本条规定中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指的是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导致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或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而“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而“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
对于难以确定上述行为的情况,应委托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而“销售金额”指的是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而“货值金额”是根据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如果没有标价,可以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难以确定货值金额的情况,可以按照《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估价机构进行确定。
二、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罪中的销售金额
销售金额是指涉案人员在销售伪劣产品后获得的全部收入,这部分收入是非法的,不受法律保护。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中涉及的货币金额是指通过违法生产或销售伪劣产品获得的金额。如果涉及的假冒伪劣产品没有标准价,监察部门或案件执行部门可以按照与假冒伪劣产品类别相同的合格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平均计算。但是,如果无法正确确定假冒伪劣产品的货币金额,案件当事人可以根据我国《估价办理法》的相关规定,委托正规的估价机构进行估价。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法规:1、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的,应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所受损失,增加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如果增加赔偿金额不足500元,则为500元。根据其他法律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2、第五十六条:经营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如果法律、法规未作规定,则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没有违法所得,则处以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以上是关于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的相关内容。如果不慎收到卖方提供的假冒伪劣产品,请及时举报,以减小自身的损失。面对不法商贩,应依靠法律保护自己。如果对该问题还有疑问,请咨询我们手心律师网的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