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2-28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事宜。他们可以就损失的赔偿金额、赔偿方式以及赔偿期限等事项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当事人可以共同请求交通警察协助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事宜。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交通警察的交通事故认定没有异议并共同请求调解的,交通警察应当当场进行调解,并在事故认定书上记录调解结果,并由当事人签名确认。
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进行判决。这种方式适用于对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或者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情况。
对于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损害赔偿的,可以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十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调解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予调解。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期限为十日。对于造成人员死亡的情况,调解期限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于造成人员受伤的情况,调解期限从治疗终结之日起开始;对于因伤致残的情况,调解期限从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于造成财产损失的情况,调解期限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当事人约定调解的时间、地点,并于调解时间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口头通知的应当记入调解记录。如果调解参加人因故不能按期参加调解,应当在预定调解时间一日前通知承办的交通警察,请求变更调解时间。
交通事故调解参加人包括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交通事故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以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参加的其他人员。委托代理人应当出具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在调解时,每一方当事人不得超过三人。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指派两名交通警察主持调解。调解采取公开方式进行,调解时间应当提前公布,调解时允许旁听,但是当事人要求不予公开的除外。
在交通事故调解过程中,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在调解开始时,应介绍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及车辆的基本信息等。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宣读交通事故认定书,将事故认定结果告知当事人。
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当事人责任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应对当事人的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并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结果,确定当事人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的规定,计算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失的总额,并确定各方当事人分担的数额。修复费用和折价赔偿费用应根据实际价值或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计算。
根据公平、合理、自愿的原则,确定赔偿的方式和期限。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书,各方当事人签名,并分别交付给各方当事人。调解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简要情况和损失情况、各方的损害赔偿责任、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数额、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一致的意见、赔偿方式和期限以及调解终结日期。赔付款由当事人自行交接,当事人要求交通警察转交的,交通警察可以转交,并在调解书上附记。
如果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终结书,交付给各方当事人。调解终结书应当载明未达成协议的原因。
如果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调解或者在调解过程中放弃调解,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终结调解。
在以下情形之一的情况下,不适用调解:
在以上情形之一或者调解未达成协议及调解生效后当事人不履行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