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5-02-14
实际施工人以公司名义签订承包合同,并在施工过程中骗取了公司的信任,签署了一栋楼的施工协议。然而,开发商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导致实际施工人未能交付工程资料。开发商因此将公司告上法庭。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应该如何应对?后来公司签订的施工协议是否有效?
建议与开发商当面沟通,了解其起诉的具体原因。
根据情况分析,后来签订的施工协议无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承担监理职责的建筑工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建设单位与委托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签订书面委托监理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建筑工程监理应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相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的规定,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包单位的施工质量、工期和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监督。
工程监理人员发现工程施工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的,有权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改正。
工程监理人员发现工程设计不符合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或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应向建设单位报告,要求设计单位进行改正。
在实施建筑工程监理前,建设单位应书面通知被监理的建筑施工企业,明确委托的工程监理单位、监理内容和监理权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监理范围内承担监理业务。工程监理单位应客观、公正地执行监理任务,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进行监理。
工程监理单位与被监理工程的承包单位、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不得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工程监理单位不得转让监理业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如果工程监理单位未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的约定履行监理义务,对应当监督检查的项目不进行检查或不按规定进行检查,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如果工程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串通,为承包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应与承包单位一起承担连带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