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立案后是否有可能撤案?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8-01
挪用公款罪立案后可以撤案的法律依据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如果挪用公款罪的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不大,不认定为犯罪,可以撤案。这意味着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在程度上并未造成重大损失或危害,法院可以决定撤销案件。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如果挪用公款罪已经超过了追诉时效期限,也可以撤案。追诉时效期限是法律规定的对于某些犯罪行为的起诉期限,一旦超过该期限,法院将无法对嫌疑人提起诉讼。
三、特赦令免除刑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如果嫌疑人因特赦令而免除刑罚,也可以撤案。特赦是国家根据特定情况对犯罪行为给予的法定豁免,一旦嫌疑人获得特赦,法院将不再追究其挪用公款罪的刑事责任。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第四款规定,如果挪用公款罪需要依照刑法告诉才能进行处理,但没有告诉或者告诉被撤回,也可以撤案。这意味着如果告诉方没有正式向法院提起告诉,或者在告诉已经进行的情况下撤回告诉,法院将决定撤销案件。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第五款规定,如果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经死亡,也可以撤案。在被告人死亡的情况下,法院无法对其进行审判,因此将决定撤销案件。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第六款规定,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挪用公款罪的刑事责任的情况下,也可以撤案。具体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将根据其他法律的规定进行判断。
新证据出现后的再立案
如果在撤案后发现新的证据表明嫌疑人实际上应当承担挪用公款罪的刑事责任,法院可以再次进行立案。这意味着撤案并不意味着对于嫌疑人的刑事责任的完全消除,而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证据的变化来决定是否重新立案。在新证据出现后,法院将重新评估嫌疑人的行为,并决定是否重新对其进行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