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款携逃立案标准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8-31
卷款携逃立案标准
国家工作人员携带公款逃跑的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国家工作人员携带公款逃跑的金额超过20000元,即构成挪用公款罪。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以便立案调查。
法律依据
挪用公款罪的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款挪用个人使用并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并从中获利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均构成挪用公款罪。对于情节严重的情况,将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而对于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且不退还的情况,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此外,对于将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挪用个人使用的情况,将会采取更严厉的处罚。
挪用公款罪的刑罚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挪用公款罪的定罪与量刑,将根据挪用公款的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进行评判。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未归还,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而对于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但已归还的情况,则将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挪用公款数额较小的情况,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挪用公款罪的严重情节
在判定挪用公款罪的刑罚时,法院将会考虑案件的具体情节。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情节严重,将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例如,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款挪用个人使用并从中获利,或者未归还挪用公款的数额较大,均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的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与救灾、抢险等情况
对于将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挪用个人使用的情况,法律规定将采取从重处罚的措施。这意味着,对于这类情况下的挪用公款罪,将会更加严厉地进行定罪与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