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06-09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6条的规定,立案必须具备事实条件。事实条件包括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的存在。犯罪事实是指有被客观、真实的证据所证明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包括犯罪的预备、实施、未遂、中止和既遂。然而,证实犯罪的证据不需要确实充分,但也不应是凭估计、猜测得出的结论。事实条件主要指犯罪事件已经发生,即有犯罪的客体和客观要件。对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的查明则不是立案的必要条件,而是立案后需要进一步查清的问题。因此,此时的证据并不要求达到充分的程度,也不要求一定要查获犯罪人,更不要求查明全部案件的事实和情节。
立案还必须具备法律条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立案追究的行为必须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应罚性的行为。只有当这种犯罪事实确需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才予以立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不追究刑事责任:
通过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我国刑法对追诉时效作了明确的规定,在立案过程中理应遵守。
特赦是国家对某些犯罪或者特定的犯罪人免除刑罚的一部或全部的措施。已经赦免得罪行,不应立案追究。
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属于刑事自诉案件,被害人依法享有决定是否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自主权。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的,刑事责任的承担者已不存在,再追究死者的刑事责任已没有意义,故不予立案。
如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以上情形只要属于其中之一者,就应当决定不立案。已经立案追究的,在侦查阶段应撤销案件;在起诉阶段应不起诉;在审判阶段应终止案件或者宣告无罪;在执行阶段应按审判监督程序依法重新审理。
自诉案件的立案与公诉案件的立案不同,它把立案与起诉和受理相重合,并与审判相连接。即自诉人起诉后,只要符合立案条件,人民法院就应当受理;人民法院立案后,不经过侦查、提起公诉,直接进行审判。
除了具备上述事实和法律条件外,根据法律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自诉案件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2. 案件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3. 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够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4. 起诉的主体是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自诉案件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应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立案。对于这个问题,既是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实践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