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8-21
涉外刑事诉讼的管辖问题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已有明确规定。即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触犯中国刑法的犯罪案件,以及我国公民侵犯外国人合法权益的犯罪案件,都属于受案范围。然而,这些案件必须是在中国领域内犯罪。只有当行为人的行为或结果中有一项发生在中国的领海、领土和领空,以及中国所有的船只、飞机上时,司法机关才能受理。涉外刑事案件的立案管辖、审查起诉和开庭审判,应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相关规定进行,由与中级人民法院相等的公安、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负责管辖、侦查和提起公诉,由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审判。对于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甚大的案件,也可以报上一级人民法院和与其同级的人民检察院、公安、安全机关受理。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人只有在法庭审判阶段才可以委托辩护人或由法院指定辩护人。然而,在涉外案件中,应考虑到被告人是外国人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刑事诉讼的角度出发,可以在审查起诉阶段就委托辩护人介入,并行使辩护权利。如果涉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也可以依此精神进行处理。外国籍被告人要求监护人介入刑事诉讼是可以的,但不能以享有特权或豁免权的外交官身份充当监护人,只能以近亲属身份介入刑事诉讼,以防止外交官的特权和豁免权因素对刑事诉讼产生影响。
我国签署了《维也纳外交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因此应当遵守这些公约中的相关规定。根据这些公约,如果参加公约国逮捕或羁押了外国人,根据被羁押人的要求,应及时通知外国驻该国领事馆,并允许探视和通信。在我国,根据信守有关国际条约的原则,刑事诉讼法规定除非有碍侦查,逮捕犯罪嫌疑人后应在24小时内通知其家属或所在单位。这一规定与通知领事馆的要求基本一致。至于探视和通信方面,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上不允许,对此应当遵守我国公安部颁布的《关于会见在押犯及案犯与外界通信的规则》。
鉴于涉外刑事诉讼案件的复杂性和侦查过程的漫长等特点,对于可以判处轻刑的刑事案件,应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办结。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则应适当延长诉讼时限。
刑事案件的判决和执行应考虑到外交斗争的实际需要。如果两国关系较好或好转,并存在互惠情况,应适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然而,不能以影响主权原则为代价而一味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