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5-01-31
针对公益众筹而言,我国目前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导致公益众筹的发起主体不明确,项目发起的自发性与随意性无法控制。任何能引起大众同情心的事情,都有可能成为发起捐赠式众筹的事由。因此,我们经常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某某身患重病,请求大家伸出援助之手”的帖子。更甚者,为了筹集资金以实现个人私欲,有人编造虚假的“感人故事”,通过网络传播以达到“圈钱”的目的。
信息不对称是众筹模式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公益众筹也不例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提供捐赠资金的人无法掌握接受赠款人的实际情况,导致出现“误捐”行为。即使需要捐款的事由已经不存在,最新的信息并未及时公布,公众仍然认为需要捐款的事由仍然存在,继续捐款,而接受赠款的人则轻松获利。
公益众筹通过互联网进行资金募集,但募集过程和使用去向很难公开透明,缺乏有效的社会公众监督。这容易导致项目方违规使用捐赠资金,甚至虚构项目以骗取社会捐助。这使得参与支持的社会大众感到失望,公益众筹模式备受诟病和质疑,从而降低了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社会公信力。
公益众筹在国内遭遇的信任危机只是我国众筹融资面临的众多问题之一,主要原因是国内相关监管政策法规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随着我国众筹监管细则的逐步落地,行业将走向规范发展的道路,互联网金融的普惠价值也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