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8-22
1、融资压力大
房地产业项目投资规模庞大,周期长,风险高,融资压力巨大,难以实现供求平衡。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面临一些新变化,如央行121文件的出台、利率上涨以及国六条国八条的实施,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收紧政策更加加重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压力。
2、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融资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预收的购房定金或购房款。预收的购房定金或购房款不仅可以筹集必要的建设资金,还可以将部分市场风险转移给购房者。然而,房地产企业单纯依靠内部融资无法满足全部资金需求,更多的资金需要通过外部融资获得。目前,主要的融资渠道包括发行股票、股权投资、发行企业债券、银行贷款、房地产信托、利用外资、合作开发以及产业基金等。
然而,目前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根据统计数据,全国房地产开发资金中,银行发放给开发商的贷款占23.86%,企业自筹占28.69%,定金及预收款占38.82%。而在定金及预收款中,大部分是银行向购房者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因此,约60%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自银行贷款,房地产企业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较高。
1、土地取得成本提高
土地招挂拍的市场化运作大大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拿地成本,占用了更多的资金。与此同时,原本能够通过土地增值获得超额利润的房地产企业利润变薄,资金的自我积累能力下降。
2、房地产业可能进入调整期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波动周期一般为4-5年,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吻合。自2000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持续五年快速增长,未来几年是否会进入实质性的调整期尚不确定。一旦进入调整期,产品销售速度必然明显下降,资金回笼周期延长,所有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都将面临巨大压力。
3、海外企业竞争加剧
近年来,海外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他们拥有数十年的行业经验、成熟的项目运作模式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未来,资金实力将成为房地产行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为了保证资金供给,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中国企业必须抓住目前大部分外资更关注成熟项目的投资机会,快速增强自身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