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3-08-25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债务人在以下情况下有权起诉债权人:
债务人可以向法院起诉债权人,申请法院确认债务数额。只要符合立案条件,法院应予受理。
债务人对自己所负债务数额有异议时,可以与债权人协商确定。如果债权人不愿意协商或协商不成,并且债权人也不起诉的话,债务人可以向法院提起确认之诉,由法院确认债务人所负的债务数额。
当前,企业间的债务纠纷越来越突出,一些企业因债务纠纷而陷入困境,资金无法及时回笼,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甚至生存。为了保护自身权益,企业应该重视债务追讨的法律保护,并积极寻求高效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追债讨债的策略,供企业参考。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也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其他人民法院管辖。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可以在合同中明确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法院管辖,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更便捷地解决问题。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根据情况申请财产保全措施,防止对方转移财产或者造成经济损失。债权人在追债过程中,如果债务人拖欠货款,甚至进行经济诈骗活动,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措施,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债权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债务人应当在收到支付令后15日内清偿债务,否则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债权人在申请支付令前,应当准备好相关证据,确保申请能够得到顺利批准。
当债务人资不抵债,无力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还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破产财产在清偿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首先清偿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其次清偿税款,最后才是破产还债。债权人在申请破产还债时,应当注意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必须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有权采取各种措施,如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等。债权人在申请法院执行时,应当提供充分的证据,确保申请能够得到顺利批准和执行。
对于经济活动中的合同,债权人可以办理公证债权文书,使其具备法律效力。债权人在协商还债过程中,应当争取办理文书公证,并在公证文书中明确债务金额、偿还时限、抵押担保的财物或担保人、计息办法等事项。这样,在债务偿还期限到后,如果对方当事人不履行义务,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无需再经过诉讼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企业法人代表因犯法被追究刑事责任后,并不影响原单位的债务关系。如果债务人所欠债务的单位被上级撤销,上级单位负有连带责任,应当偿还债务。债权人在追债过程中,如果债务人所在单位被撤销,可以向上级单位申请偿还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