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重组中员工持股的转让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5-01-09
企业的改制与重组是针对企业体制的创新,也是让企业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那么,企业改制重组员工持有股份转让是怎样的呢?哪些又是我们必须了解的呢?一下文章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手心律师网小编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企业改制重组中员工持股的转让
股份转让的法律意义
股份转让是指股东作为股份所有者,将其持有的股份转让给他人的行为。股份转让自由是股东权利的核心内容,也是股份公司的本质属性之一。然而,由于员工持股的特殊目的,如果允许员工任意转让所持股份,将使员工持股失去其本质意义。各国对员工股权转让的规定存在差异,美国禁止员工股份转让,而英国和法国则允许有条件地转让。
我国地方立法的不一致性
我国地方立法对员工股份转让的规定存在不一致性。有些地方采取禁止性规定,即禁止职工股份流转,只有在职工退休、死亡、调离、辞职、被企业辞退或除名等特殊情况下,才允许职工依法向其他职工转让其持有的股份。而其他地方则允许员工转让持有的股份,但需遵守公司规定。
禁止员工转让股份的不合适性
禁止员工转让所持股份的做法不合适。首先,股份的价值实现主要通过转让来完成,如果禁止转让,员工只能通过股息获得部分回报。当公司经营风险增加时,持股员工将遭受失业和股份损失的双重打击,与增加员工财富的目标相抵触。其次,禁止转让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为非控股目的的股东购买股票是为了获取股息和赚取价差。禁止员工转让股份将导致员工不关心股份价格,从而失去为提升公司股价而努力工作的动力。此外,禁止转让也不利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因为为激励员工,公司应不断向员工发行股份,但在禁止转让的情况下,员工持股将越来越多,可能达到控股地位,不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建议
在企业改制实施员工持股时,应允许有条件地转让员工持有的股份。具体建议如下:员工持有的股份应允许转让,但需设定一定条件,例如必须持股3年以上方可转让,每年最多可转让10%,只能向公司内部员工转让,不得向外部人转让。员工股份不能继承,且不能由非员工持有。当员工死亡、退休或离职时,公司应按每股净资产价格回购其持有的股份。具体方案应根据企业特点和具体要求进行设计。同时,员工股份转让应遵守相关法律对股份转让的规定,例如《公司法》规定,在任职期间,公司董事、监事、经理持有的股份不得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