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8-22
监外执行是指根据法律规定,由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执行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但对于死刑或死缓未减刑的罪犯,仍需收监执行。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刑期应计算在内。一旦监外执行的原因消失(如病愈、哺乳期满),如果刑期未满,仍需收监执行;如刑期已满,则应及时释放。
1. 罪犯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但对于可能对社会造成危险或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对于确实需要保外就医的罪犯,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证明文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如发现被保外就医的罪犯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或严重违反相关规定的,应及时收监执行。
2. 罪犯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哺乳期限按婴儿出生后1年计算。
3. 罪犯生活不能自理,但暂予监外执行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的罪犯。对于中期和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累犯以及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需要注意的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通常称为“死缓”,属于收监执行,与缓刑不同。
1. 罪犯被判处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
2. 犯罪分子表现出悔改,并且法院认为暂不执行刑罚也不会再对社会造成危害。
3. 罪犯不属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换句话说,缓刑适用于已被判刑的罪犯,根据其悔罪表现来判断是否放在社会上不会再对社会造成危害,从而决定是否执行刑罚。如何准确把握适用缓刑的关键在于如何认定已被判刑的罪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1. 监外执行适用于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而缓刑的适用范围小于监外执行。
2. 监外执行以有碍关押执行的法定情况为条件,如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等。缓刑则以不再危害社会为条件。
3. 监外执行是在判决确定后适用的一种执行方式,不具有考验期。缓刑是附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在判决刑罚同时宣告。
4. 适用监外执行的条件一旦消失,罪犯应收监执行,只是执行的场所不同。而缓刑只有在考验期内再犯新罪、被发现漏罪或违反法律、法规或相关规定时,才能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刑罚,除此之外不再执行原判刑罚。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缓刑和监外执行在适用范围、条件和期间等方面的区别。许多人常常将两者混淆,但实际上它们有着明显的差异。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解答您对此的疑问,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