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5-16
产权界定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划定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归属,并明确国家作为所有者对这部分国有资产行使权利的范围和权限。国家拥有集体企业中界定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而企业则享有法人财产权。除非发生产权转让等法定情形,国家不会收回国有资产。对于界定为国有资产的部分,通常采取缴纳使用费、资产占用费、租赁经营、有偿转让、作价入股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置。
企业改制可以选择多种类型,如股份合作制、有限公司、股份公司等。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首先需要确定企业的总体改组方案。总体改组方案可以由企业自行制定,也可以委托专门的咨询机构设计。改组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改制企业名称;2.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名单;3.原企业资产及产权评估报告,包括无形资产评估、土地使用权评估、产权界定报告;4.资产重组方案,包括国有股权的折股方案、外来投资股权、员工持股方案、总股权结构方案;5.资产重组后分离部分的归属,包括非经营性资产剥离方案、员工安排方案;6.其他需要明确的问题;7.新设公司的必备要件,包括公司章程、验资报告、税务登记、纳税核定等;8.新设公司的管理文件稿、公司经营生产发展计划、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情况说明及任免通知;9.财务部门的设立情况、人员编制及人员任免通知;10.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劳动人事、工资管理制度。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需要对资产进行评估,以确定其价值。资产评估可以通过专业机构进行,评估结果将作为改制过程中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需要订立新的章程,以规定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营方式、权责关系等内容。章程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
企业改制方案和相关文件需要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和审核,以确保其合法性和符合相关规定。
企业改制过程中,需要进行出资,并进行验资。出资是指投资者按照约定向企业注入资金或其他资产,而验资则是对出资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核实。
企业改制后,需要确立新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以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企业改制后,需要召开公司创立大会,正式宣布新公司的成立,并选举产生公司的管理层。
最后,新公司需要进行注册登记,以取得合法的经营资格。
员工身份置换是指通过给予经济补偿,将职工的身份由“铁饭碗”变为劳动合同,解除国有企业对职工的“无限责任”。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需要制定职工安置方案,明确职工的权益保障和安置费用等问题。
买断工龄是指根据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工作岗位等条件,通过协商一次性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解除企业和富余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然而,目前的劳动法已经禁止了买断工龄的做法,企业在安置富余人员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在实践中,经济补偿金可以通过货币补偿、股权补偿和债券补偿等方式进行支付。不同的支付方式有各自的利弊,选择适合的支付方式需要考虑职工意愿、企业财务状况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