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1-20
农用土地使用年限的确定通常根据土地的类型而定。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所取得的对除国有土地之外的集体土地的开发、利用的权利。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可分为农用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
农用土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土地使用权。
根据土地的类型,农用土地使用权的年限有所不同。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但目前政策规定到期后自动延长30年。草原实行50年的承包期,林地的承包期一般为30年至50年。
宅基地土地使用权是指农村村民依法取得的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个人住宅的权利。
宅基地使用权实行“一户一宅”制和面积限额制,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宅基地没有使用权年限限制。
建筑用地使用权一般只能由本集体及其所属成员拥有,具体的年限根据签订的合同来确定。
土地使用权的获取方式主要有出让、划拨和转让三种方式。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出让方式包括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
不同用途的土地使用权的最高年限为: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
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划拨土地使用权不需要使用者购买土地使用权,但需要缴纳土地使用税。
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但如果土地使用者停止使用土地,国家有权无偿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并可依法出让。
划拨土地使用权一般不得转让、出租、抵押,但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转让、出租、抵押。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将被没收非法收入,并根据情节处以相应罚款。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国家可以依法批准划拨以下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
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需经主管部门登记、核实,并由同级人民政府颁发土地使用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