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9 更新时间:2023-04-20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明确规定,除了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外,其余自然资源均属于国家所有。同时,《民法典》还明确规定了国家对这些财产提供保护的责任。
我国的法律法规通过明确列举的方式表述了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并通过排除的方式规定了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的范围。
根据我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公民和集体居民可以共有这些自然资源。因此,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了农民和经营者取得这些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的方式,并规定可以通过承包、拍卖、转让等方式有偿取得这些财产的使用权。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权利人可以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同时这些权利也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有偿取得的财产被征收或征用,权利人可以获得相应的补偿。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发生权属争议。常见的争议类型包括:
当林地、草原等自然资源被征收或征用时,如果占有和使用者没有相关的证明文件来证明其为权利人,那么他们将无法获得有效的补偿。
如果从集体或国有财产的管理机构通过合同、拍卖等方式取得林地、草原的使用权,但未进行法律规定的权利登记,那么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集体或国有财产的管理机构将已承包、拍卖的林地、草地等再承包、拍卖出去,并进行了登记。这就使得先取得使用权的权利人的权益受到侵害,在涉及补偿事宜时,他们往往只能旁观。
对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往往会发生多个集体都主张对被征收、征用的自然资源享有所有权的情况。这时需要通过确权程序进行权利的确认。
还可能发生对权利虽然认同,但对林地、草原等的范围存在争议的情况。这也需要通过确权程序进行权利确认。
当林地、草地等权利发生争议时,一般都是通过政府先行处理。例如,《森林法》规定了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如果当事人对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行政复议法》中也规定了林权确认应先经过行政复议程序,才能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鉴于这些争议解决程序相对繁琐,建议相关权利人在发生争议时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