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伤保险条例解释全文是什么?
点击数:87 更新时间:2023-11-27
导读:保险是每个人都很熟悉的东西,因为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的就是生活的质量和保障,因此保险也就越来越多,参加保险的也越来越多,其中对于工伤保险很多人都很清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保险,那江苏省工伤保险条例解释全文是什么?下面就详细介绍。
江苏省工伤保险条例解释全文
第一条 保障职工权益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工伤保险条例解释全文》,旨在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江苏省内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适用《条例》和本办法。
第三条 工伤保险费征缴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执行。
第四条 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应为全部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提交参保职工名单核实后留存。
第五条 信息共享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经办机构应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工伤保险信息处理系统。
第六条 经费管理
工伤保险经办经费和工伤认定所需的业务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部门预算。
第七条 统筹管理
工伤保险基金由设区的市本级、县(市)分别统筹,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过渡到全市统筹。
第八条 资金管理
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九条 储备金制度
统筹地区应将已征收的工伤保险费总额的20%转入储备金专门账户,达到上一年度各项工伤保险费用的支付总额时不再提取。储备金不足时,从基金中提取。储备金用于支付重大伤亡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和基金不足部分。
第十条 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认定申请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提出。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告知补正材料的要求。
第十一条 受理工伤认定申请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自申请人提交补正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决定。
第十二条 不予受理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予受理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超过规定时效的工伤认定申请。
第十三条 受理决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自收到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提交证据材料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职工或直系亲属提交相关证据材料。若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不提供证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根据职工或直系亲属提供的证据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第十五条 中止工伤认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根据相关部门结论、不可抗力或法律规定中止工伤认定,并向申请人送达中止通知书。中止情形消失后,应恢复工伤认定程序。
第十六条 终止工伤认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根据情况终止工伤认定,并向申请人送达终止通知书。
第十七条 申诉权利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不予受理决定或终止工伤认定决定后,应告知申请人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八条 医疗专家库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对列入专家库的医疗卫生专家实行聘用制。
第十九条 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的,可向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条 鉴定费用支付
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费及必要医疗检查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第二十一条 救治和支付
用人单位应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符合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二十二条 停工留薪期
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需凭医疗机构出具的休假证明确定,超过12个月需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停工留薪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
第二十三条 伤残津贴
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工伤职工难以安排工作时,由用人单位支付伤残津贴,金额以发生工伤时本人工资为基数计发。
第二十四条 一次性补助金
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至十级伤残的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二十五条 待遇支付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等工伤保险待遇应根据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和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幅度进行调整。
第二十六条 工伤保险待遇调整
工伤保险待遇应根据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和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幅度进行调整。
第二十七条 再次工伤
工伤职工再次发生工伤时,应根据新伤评定的伤残等级和再次工伤时的本人工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八条 破产、撤销、解散
用人单位破产、撤销、解散时,应优先安排解决工伤职工的费用。根据情况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并划拨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二十九条 分立、合并、转让
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时,若工伤职工不转入承继单位,应从有效资产变现收入中安排工伤职工的费用。若工伤职工转入承继单位,承继单位应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第三十条 承包经营
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时,若承包人不具备用人单位资格,由发包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第三十一条 派遣工作
用人单位派遣职工到其他单位工作时,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可与其他单位约定补偿办法。非由单位指派到其他单位工作的,由实际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二条 未参加工伤保险
未参加工伤保险或中断缴费期间,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用人单位补缴工伤保险费后,职工可继续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三条 违法行为
用人单位不支付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处以罚款。
第三十四条 注册地与生产经营地不一致
用人单位注册地与生产经营地不一致的,原则上在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若未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受伤后在生产经营地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五条 工伤证
工伤职工被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给《职工工伤证》作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凭证。
第三十六条 本人工资
本人工资以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时起算,为起算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不足12个月的按实际发生的月平均工资计算,不足1个月的按用人单位职工平均月缴费工资计算。
第三十七条 待遇调整
本办法实施前职工按月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低于《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标准的,自《条例》实施之日起按照新标准执行。过去发放的低于部分不再追补。
第三十八条 附则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职工工伤认定的申请和待遇
根据《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自《条例》实施前已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且未享受工伤待遇的,可以在本办法施行之日起的一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供工伤发生时的材料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的具体执行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包括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标准。而享受工伤待遇的具体办法则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规定。
已享受工伤待遇的职工纳入统一管理
根据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在《条例》实施前已经享受工伤待遇但尚未纳入工伤保险管理的职工,应当纳入工伤保险的统一管理。具体办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规定。
办法施行前的工伤认定执行
本办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对于在本办法施行前已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情况,按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进行执行。
保险的重要性和作用
保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重要的保障。一般情况下,人们在事故发生之前提前缴纳一定的费用作为保险费用。如果发生事故导致严重损失,保险公司将会提供一定的赔偿,以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