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3-11-26
近年来,随着创业热潮的兴起,许多新兴行业和高新产业的企业纷纷成立并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也有许多公司由于管理不善和经营不良而陷入困境,最终不得不解散。无论在公司的哪个发展阶段,都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那么,根据公司法解释二全文,解散公司的规定是什么呢?
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超过10%的股东,可以根据以下情况之一提起解散公司的诉讼,并且符合公司法第183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如果股东的知情权、利润分配请求权等权益受到损害,或者公司亏损、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或者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且未进行清算,股东以此为由提起解散公司的诉讼,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同时,如果申请人民法院对公司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清算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在人民法院判决解散公司后,根据公司法第184条和本规定第7条的规定,自行组织清算或另行申请人民法院进行清算。
股东在提起解散公司诉讼时,如果申请人民法院进行财产保全或证据保全,并且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的情况下提供担保,人民法院可以予以保全。
股东在提起解散公司诉讼时,应以公司为被告。如果原告将其他股东一并作为被告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告知原告将其他股东更改为第三人。如果原告坚持不更改,人民法院应驳回对其他股东的起诉。
原告提起解散公司诉讼时,应通知其他股东参加诉讼,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如果其他股东或有关利害关系人申请以共同原告或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人民法院在审理解散公司诉讼案件时应注重调解。如果当事人协商同意由公司或股东收购股份,或以减资等方式使公司继续存在,并且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当事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以使公司继续存在,人民法院应及时作出判决。
如果人民法院通过调解决定公司收购原告股份,公司应在调解书生效之日起六个月内将股份转让或注销。在股份转让或注销之前,原告不得以公司收购其股份为由对抗公司债权人。
人民法院对解散公司诉讼作出的判决对公司的全体股东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人民法院驳回解散公司诉讼请求后,提起该诉讼的股东或其他股东再以相同的事实和理由提起解散公司诉讼,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综上所述,根据公司法解释二全文中关于解散公司的规定,最重要的是明确了持有超过10%股东表决权的单个或多个股东可以向法院提起解散公司的诉讼。主要的解散条件包括公司连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无法做出有效决议,董事长之间长期冲突无法解决,以及公司不解散将对股东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