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是否适用于医疗事故纠纷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法律知识

法律援助是否适用于医疗事故纠纷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1-03

 
272045
导读:医疗事故纠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法律援助。根据相关规定,仅仅是医疗事故官司,无法确定是否能申请法律援助,但如果属于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规定情形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法律援助,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援助在医疗事故纠纷中的适用条件

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规定,公民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对需要代理的事项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具体适用条件包括:

1. 请求国家赔偿

公民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情况。

2. 请求社会保险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公民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情况。

3. 请求抚恤金或救济金

公民请求发给抚恤金或救济金的情况。

4. 请求赡养费、抚养费或扶养费

公民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或扶养费的情况。

5. 请求支付劳动报酬

公民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况。

6. 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

公民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情况。

对于以上规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补充规定。公民可以就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事项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咨询。

发生医疗纠纷后的处理方法

1. 保全证据

患者应复印住院病历,包括住院日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影像检查资料、出院记录等。对于卫生部规定不能复印的病程记录、会诊记录或无法复印的实体资料等,应及时封存。如果对患者死亡有异议,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尸检。

2. 协商解决

当事人可以自愿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医疗事故赔偿争议,应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3. 提出调解申请

当事人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如果经调解双方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应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履行;如果调解不成或一方反悔,卫生行政部门将不再调解。

4. 提起民事诉讼

当事人不愿意协商或协商不成,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当事人在非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造成人身损害,不属于医疗事故范围,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然后受害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医疗纠纷赔偿适用的法律法规包括《民法典》、《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赔偿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精神抚慰金。

因此,在当事人遇到法律纠纷时,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我国的援助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被滥用,可能会对其他人的利益造成损失。

延伸阅读
  1. 医患关系的法律平等原则
  2. 女子整容死亡责任的法律规定
  3.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
  4.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程序
  5. 乡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法律术语及赔偿标准

医疗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
  3.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流程
  4. 医院观察室的规定和制度
  5. 医疗纠纷处理:封存病历的重要性
  6. 如何进行器官捐献手续
  7. 医疗纠纷时间是不是挺长的
医疗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的处理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解决途径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6.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7. 医疗事故等级确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