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的纠纷与处理是如何解决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的纠纷与处理是如何解决的?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2-25

 
272030
导读:医疗事故与纠纷的解决方式有调解、司法鉴定和法律诉讼等。其中,调解的程序有医患沟通、调解、第三方调解等;司法鉴定的程序有委托、受理、初次鉴定和补充鉴定等;司法鉴定完毕之后可以进行法律诉讼的程序。要通过合法有效程序解决医疗事故与纠纷才能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纠纷的解决方式

一、调解程序

医疗事故与纠纷的处理可以通过调解、司法鉴定和法律诉讼的方式解决。在调解程序中,双方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调解:

1. 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义务尊重患方知情权,应当向患者做出专业性的解释,加强与患方的沟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

2. 调解:医患双方通过沟通,遵循合法、合理、自愿的原则,互谅互让达成一致和解意见的,应当签订协议书,由医、患双方签字盖章。

3. 第三方调解:医疗纠纷可以由卫生行政部门的第三方进行行政调解。第三方通过规范教育,说服引导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

二、司法鉴定程序

如果医疗纠纷无法通过调解解决,可以进行司法鉴定,以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及其等级。司法鉴定包括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一般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医疗事故司法鉴定的程序包括委托、受理、鉴定、出庭等。

1. 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和社会专业司法鉴定人接受司法机关的委托,从事委托请求事项的司法鉴定。

2. 受理:司法鉴定机构收到委托书后,对委托事项进行审核,并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决定。

3. 初次鉴定:鉴定机构指派具有社会专业司法鉴定资格的人员承担鉴定工作,同一鉴定事项由两名具有资格的人员进行。

4. 补充鉴定: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委托,进行补充鉴定,如发现新的相关鉴定材料或原鉴定项目有遗漏。

三、法律诉讼程序

在司法鉴定后,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法律诉讼。法院根据认定的证据依法作出判决。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收到判决书后十五日内向原受理法院的上级法院提出上诉。判决在上诉期满未上诉或两审终审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医疗机构和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应尽职守,减少病患不满和患者伤残等情况的发生。患者应及时反馈可能引起医疗事故与纠纷的情况,并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双方都应预防患于未然。在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后,患者可以通过以上所列的途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1.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定义和期限
  2. 医疗事故鉴定的定义
  3. 哪4种医疗纠纷法院不得受理
  4. 医疗过错责任纠纷的法律处理方式
  5. 如何有效投诉医生

医疗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乡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法律术语及赔偿标准
  2.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3.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
  4.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流程
  5. 医院观察室的规定和制度
  6. 医疗纠纷处理:封存病历的重要性
  7. 医疗纠纷时间是不是挺长的
医疗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