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2-10
当合伙人占地引发合同纠纷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诉讼以及仲裁等方式解决。下面将介绍合伙清算的概念、清算人的确定、清算内容、清偿顺序以及合伙未经清算是否可以起诉的问题。
合伙清算是指合伙解散的过程,通过清算来了结合伙法律关系。根据《合伙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合伙企业解散后,清算人由全体合伙人担任。如果全体合伙人无法担任清算人,可以由全体合伙人过半数同意,在合伙企业解散后15日内指定一名或数名合伙人,或者委托第三人担任清算人。如果15日内未确定清算人,合伙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
清算人在清算期间执行以下事务:
1. 清理合伙企业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2. 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合伙企业未了结的事务;
3. 清缴所欠税款;
4. 清理债权、债务;
5. 处理合伙企业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
6. 代表合伙企业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合伙企业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后,按以下顺序清偿:
1. 合伙企业所欠招用的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
2. 合伙企业所欠税款;
3. 合伙企业的债务;
4. 返还合伙人的出资。
如果按照上述顺序清偿后仍有剩余财产,可以按照约定或规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关于合伙未经清算是否可以起诉的问题,存在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在合伙未经清算的情况下,不能要求分割合伙财产,并且在合伙未清算、账目无法查清的情况下,分配盈余、结算亏损缺乏依据。然而,合伙未经清算不影响原告的诉权,因为个人合伙的终止结算义务未被规定为诉讼的前置程序,合伙协议清算陷入僵局时,合伙人选择诉讼救济是常见的做法。
在具体案件审理中,可以根据“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判决”的规定,对于账目清楚的部分,如合伙人的出资、购置的固定财产等,可以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或合伙人的出资比例先行确定该部分合伙财产的清算分割问题。对于其他有争议的账目,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核实证据、减少纠纷,并通过调解工作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总之,当合伙人占地引发合同纠纷时,可以通过合作协商解决,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诉讼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