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2-06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全日制在校学生在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勤工助学的行为不被视为就业,因此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虽然对于这一规定仍存在争议,但一般的司法实践认为,学生不具备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因此无法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他们的打工行为仅仅按照一般民事关系处理。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学生的劳动报酬不受劳动法最低工资等约束,用人单位也无需为其购买社保。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雇佣学生可以合法地降低用工成本。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学生实习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用工模式。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劳动密集型企业越来越多地选择雇佣学生实习。同时,一些中介机构也专门从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接工作。
退休人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办理退休手续并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员,另一类是达到退休年龄但未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员。
一般来说,已经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员不被视为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者。因此,他们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不是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不受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退休后,无论劳动者是否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都会终止。如果劳动者继续在单位工作,所形成的关系也不再是劳动关系。
当用人单位聘用上述两类人员时,无论签订的是聘用协议还是劳动合同,都只能按照民事聘用关系处理,而不能按劳动关系处理。在聘用这两类人员时,双方的关系不受劳动法律法规调整,也不受社会保险、最低工资、加班、雇佣期限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学生实习可以不支付工资,双方可以约定随时终止雇佣。
尽管双方可以不签订合同,但签订明确的合同可以更好地避免争议。如果雇员在雇佣过程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用人单位应考虑为这两类人员购买保险以转移风险。
劳动关系的建立与双方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无关,只要用人单位开始用工,劳动关系就会成立。不论双方是在之前还是之后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的建立日期始终是开始用工之日。
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并不一定意味着劳动关系已经建立,劳动合同的签订只是对双方在劳动关系建立期间的权利义务进行书面约定。最终,合同的履行是由双方来完成的。如果一方未能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就会导致违约责任。
劳动关系的建立是双方对劳动合同(包括事实劳动合同)的履行。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为用人单位工作,就意味着双方已经建立了劳动关系。然而,并非所有情况都是如此。有些情况下,尽管存在劳动事实,双方并未建立劳动关系。对于这种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特别处理。如果对于双方是否建立劳动关系存在疑问,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进行区分和辨认,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