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8-24
合同违约和合同欺诈是在法律领域中常见的问题,但其性质和构成要件存在明显的区别。合同违约通常属于民事范畴,而合同欺诈可能涉及刑事犯罪。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行为人是否有履行合同的诚意以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
合同欺诈的关键在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合同纠纷中并不具备这一要件。合同欺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对方财产,并将其用于自己或挥霍。合同纠纷中的当事人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他们有履行合同的意愿。然而,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如资金周转困难或材料未及时到位等,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但这并非出于非法占有的故意。因此,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两者主观上的主要区别。
合同欺诈在客观表现方面需要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如冒用他人身份、伪造变造票据或开设空壳公司等。在签订合同时,行为人并没有实际具备合同上所列的设备条件等,这些只是为了欺骗对方签署合同。而在合同纠纷中,行为人无需冒用他人身份或条件来欺骗对方。尽管行为人可能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条件以获取更多利益,但相对于合同欺诈来说,这种行为轻微得多。例如,某煤炭贸易公司在没有确保上游资源的情况下,为了营利与他人签订了煤炭买卖合同。尽管他们在收到预付款后仍未找到上游资源,但表示愿意偿还货款并承担违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虽然在没有履行合同条件的情况下与他人签订了合同,但从整个过程来看,主观上并没有欺诈的目的,因此不能认定为合同欺诈,而应当按合同纠纷处理。
合同欺诈中,行为人没有履行合同的意愿,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履行能力,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旦非法占有了他人财产,他们会消失或以任何理由推脱不履行合同,更不会归还财产或赔偿对方的损失。而在合同纠纷中,当事人通常会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责任,并具备一定的履行能力、诚意和积极性。一旦给对方造成损失,当事人愿意承担责任并赔偿损失。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欺诈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以及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财物。在我国的合同纠纷中,合同欺诈通常属于刑事犯罪行为,而合同违约则属于民事违约赔偿问题。无论如何,合同双方当事人都应该保护自己的合同权益,对待不同性质的纠纷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