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6-25
全部无效合同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订立合同主体不合格的合同,如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2. 订立合同内容不合法的合同,如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3. 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即合同的意思表示与实际意愿不符。
部分无效合同指合同的部分内容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但合同的其余部分内容仍然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根据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如果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则不适用此规定。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根据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下情形属于无效合同:
注意: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一般属于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只有在损害了国家利益时,才属于无效合同。
一、返还财产应适用恢复原状的原则
对于已经履行完毕或绝大部分履行完毕且标的物符合行业标准或约定标准可供利用的合同,无效后的处理应采用折价返还的原则。对于导致显失公平的返还标的物情形,应进行补偿。
对于已经被使用且不再能反映原貌或原价值的标的物,可以由加害一方赔偿其他损失或由有过错一方继续使用并进行金钱返还。
二、对主体不适格等无效合同应按有效处理
对因主体资格不合格而导致合同无效,但合同已经全部或部分履行完毕的情况,应按照有效合同的原则进行处理。合同履行只要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就不能因为合同无效而否认交易的真实性。
对于轻微违法情节导致合同无效的、双方当事人的违法情节导致合同继续履行不可能但已经绝大部分履行完毕的以及其他类似情况,应根据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履行合同中存在的过错、过失,合理分担双方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无效合同分为全部无效合同和部分无效合同两种。部分无效合同除了无效部分外,其余部分仍具有法律效力。处理无效合同时,应根据情况采取返还财产或按有效合同处理的原则。对于因主体资格不合格导致的无效合同,已履行完毕的部分应按有效合同处理,并根据当事人的过错、过失合理分担责任。